宫颈糜烂非真性糜烂 无需治疗
2013-03-0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目前还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的医生,不外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没有更新,还停留在老观念上;二是出于商业目的,故意把“宫颈糜烂”和宫颈癌扯上关系,蛊惑妇女去治疗,治疗费动辄成千上万。
宫颈糜烂是很多成年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所熟知的疾病,因为去做妇科检查,约有70%-80%的人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然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林仲秋教授指出,“宫颈糜烂”实际上是对宫颈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的错误认识,2008年出版的《妇产科学》就建议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宫颈糜烂”原来是个误解
要谈宫颈糜烂,可能还是需要从医生的教育开始。在2008年之前,在中国医学生的统编教材《妇产科学》上,宫颈糜烂一直被视为一个疾病,甚至有谈到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但实际上,那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林仲秋说:“2008年出版的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7版已经明确了这个问题——宫颈糜烂是由柱状上皮异位所引起,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林仲秋解释,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黏膜组织外移,即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宫颈阴道部,使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外移。
简单地讲,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没有完善,雌激素水平低下,宫颈管柱状上皮就靠内侧些。来月经以后,柱状上皮受雌激素的影响,更多地朝外侧发展,因此就有更多的类似“糜烂”一样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口,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此时检查,“糜烂”也就看不见了。所以,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由于肉眼观似糜烂,过去一直被称为“宫颈糜烂”,实际上并非真性糜烂。
“宫颈糜烂”不需治疗
由于中国的妇产科学和国际脱轨多年,此前妇产科大夫都把宫颈生理期出现的柱状上皮异位当做是一种病理现象,加以诊断。据了解,生育期的女性去做妇科检查,大约有70%-80%的人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上,还有宫颈糜烂的所谓分度诊断,称之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医生常以范围的大小来衡量糜烂程度的轻重,面积小于1/3是轻度,1/3-2/3是中度,超过2/3是重度。如果了解宫颈糜烂的状况,就很好理解了,这其实就是受雌激素影响后柱状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医生如果不了解或者不接受这样的观念,往往就会加以治疗,比如上药、输液、激光治疗甚至锥切等治疗统统用上,治疗费动辄成千上万,这成为妇科典型的过度治疗。这个问题在基层医院有,在一些三级医院也存在。
宫颈糜烂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相互鉴别并不难,做妇检的时候,妇科医生一看就知道是不是有问题,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的情况,这些常常是宫颈炎症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