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晚育与妇科肿瘤的关系
2013-03-05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生育是人类延续的唯一途径,而在整个人类繁衍过程中妇女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卵子受精后至新生命的降生全由妇女承担。月经初潮和绝经、分娩方式和分娩次数等与妇女直接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均与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常见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年龄段虽为最佳育龄期,但是随着女性意识抬头和婚姻观念的改变,不婚族、丁克、剩女等名词都在告诉我们,晚婚晚育的人群不断增加。晚婚晚育会导致乳腺癌?还是会降低卵巢癌?
“剩女”与乳腺癌渐行渐近?
对于迟结婚、不生育、不哺乳的女性来说,雌激素必须长期发挥作用,因此更容易导致雌激素分泌紊乱。相反,女性在怀孕、哺乳期间是以孕激素和催乳激素为主,雌激素就有了“休息”的时间,因此比较不容易发生乳腺癌。
事实表明独身女性、结婚较迟和婚姻持续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初产年龄大于30岁将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哺乳月数多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泌乳在5年以上,可以使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30%。通常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增高,如20岁前足月生产第一胎乳腺癌发病率仅为初产年龄在30岁以后女性的1/3。此外,哺乳也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
现在医学上把年龄超过35岁才第一次分娩的叫高龄初产。由于年龄过大的原因,先天愚型和畸形等先天异常的发病率要相对高一些,但80%~90%的高龄初产还是会生出健康的新生儿。另一方面,产道和会阴、骨盆的关节变硬了,会造成分娩时间延长,而且还容易引起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此外,对产后的育儿工作也会感觉到体力方面的负担。
晚婚晚育能预防卵巢肿瘤?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477名卵巢肿瘤患者和660名同族、同年龄和同一地区的健康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 晚生孩子的妇女患卵巢肿瘤的危险较低。一份研究报告称,35岁以后生孩子的妇女患卵巢肿瘤的危险要比未生育过孩子的妇女低58%。早生孩子的妇女患卵巢肿瘤的危险也比较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比如,25岁以前生孩子的妇女要低16%,30岁以前要低45%。生育四胎以上的妇女要比从未生育过孩子的妇女低64%。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妇女怀孕时会产生大量的黄体酮,而黄体酮对这两种肿瘤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高浓度的黄体酮能在肿瘤症早期杀死肿瘤症。另外,生育过程中随着胎盘的娩出,子宫被“清理”,那些可能致肿瘤的老化细胞也被清除出去。
抗癌健康网温馨提示:女性在23~30岁之间是生育的最佳年龄段。这一时期女性全身发育完全成熟,卵子质量高,若怀胎生育,分娩危险小,胎儿生长发育好,早产、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