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为什么要配合中药治疗?
2013-07-0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肿瘤化疗为什么要配合中药治疗?采用传统医药治癌肿,不仅提高了癌肿的临床疗效,延长了癌患的生存率及改善了生存质量,而且与手术、放化疗结合,起到了减毒增效作用。化如果在化疗的同时(或化疗后),施用一些“扶正”中药,将有助于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对患者的伤害。
那么,肿瘤放化疗期间如何选择中医药,以“减毒增效”,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受益呢?
首先,应该认识到放化疗期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此时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特殊性,概括说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正气损伤:放化疗本身对恶性肿瘤有直接的杀伤作用,经过放化疗,往往可以将肿瘤一定程度地杀灭或控制。与此同时,机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以中医的理论分析,放化疗是一种“攻邪”的手段,使用的同时往往“伤正”,即损伤正气。所以,这一时期,患者存在“正气虚”的特点。例如,患者出现倦怠、乏力、脱发、白细胞减少均属于“正气虚”的表现。
2、脾胃虚弱:放化疗的使用,损伤正气,其中对患者的脾胃功能影响明显,造成脾胃虚弱。临床上,患者表现饮食不振,纳呆,甚至恶心、呕吐。
第二,根据以上特点,中医治疗采取扶助正气、健脾和胃为主的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
1、扶助正气要根据中医的理论,区分是属于阴虚、阳虚,还是气血亏虚,应该辨证施治。比如,放化疗之后,患者可以出现口腔的溃疡,这多属于阴虚的表现,治疗上应该养阴为主,如果不辨阴阳,一味的温阳补气,那么反而更伤阴液,对病情造成不利。很多患者或家属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服用补药已经很普遍,但是滥补的情况很多,有待于科学化、规范化。“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精髓,丢掉了辨证施治,中医药的疗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
2、处理好扶助正气和健脾和胃的关系。放化疗后,一般都出现正气亏虚证,需要补益治疗,但同时,患者的脾胃也处于虚弱状态,甚至极度虚弱,而所有的补益药(包括补益食物)都需要脾胃的运化才能起作用,换句话说,补益药要增加脾胃的负担,加重脾胃的工作量,中医称之为“滋腻之品有碍脾胃”,滋补容易导致脾胃的运化失常,这种结果的出现,不仅导致补益的失败,而且造成脾胃功能的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后的所有营养几乎全部来源于脾胃,脾胃的功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在放化疗后,更应该如此。补益的同时,时时注意和观察例如舌、舌苔、食欲等反应脾胃功能的临床症状的变化,必要时先顾脾胃而后滋补,或者利用中药的静脉制剂进行补益,使补益与脾胃功能兼顾并长。
第三,放化疗期间不宜再使用中药大攻、大泻。放化疗本身,以中医的理论归纳,属于祛邪、攻邪范畴,临床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攻邪之后,因为容易伤及正气,所以应该调补和顾护正气。所以,放化疗期间选择中药,应该照顾这一时期的临床特点,使西药的攻邪与中医的扶助正气相互协调好,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放化疗期间,患者有正气亏虚、脾胃虚弱的临床特点,治疗应该扶助正气、健脾和胃为主,把握好扶助正气与健脾和胃的关系,主次、先后,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攻伐之品。
肿瘤化疗后用中药增效减毒!
1、内服外敷 增效减毒
内服中药可直接作用于胃肠,起效迅捷。同时我们将辨证选用的方药研面,用姜汁调敷患者的神阙、胃俞、足三里等穴位。临床研究证实,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相结合的方法,对化疗后的患者增效减毒效果更佳。
2、穴位注射 事半功倍
选择部分能肌注的止吐西药如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注射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对止吐及食欲恢复有明显效果,用于治疗顽固性化疗后呕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性价比也有很大优势。
3、中西结合 标本兼顾
西医大量新的呕吐中枢抑制剂确实大大减轻了化疗后患者呕吐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化疗的足剂量、足疗程的实施。但呕吐次数减少不完全等同于化疗胃肠副反应减小,单纯止吐、镇吐是治标,而中药的作用是健脾开胃通利二便,增加食欲,是治本。所以我们倡导标本兼顾,适度用西药止吐、镇吐,与中药健脾开胃,通利二便相结合的办法,从而既达到止吐,减轻痛苦,又能有利于食欲恢复的最佳效果。
4、饮食调护 固护胃气
饮食调护是中药治疗的延伸,是减轻消化道副反应的重要一环。化疗患者更需要饮食调护以固护胃气。
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很多患者认为化疗后体质虚弱要加强营养,吃的全是大鱼大肉高蛋白饮食。其实这时候胃肠黏膜受到损害,所谓高营养饮食不易吸收且腻胃,而粥汤类食物营养丰富均衡,即所谓糜粥自养,最宜食用。当食欲恢复后再适当进食所谓高营养食品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