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百家争论 >

常见病艾灸的选穴方法

2013-10-23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艾灸是通过选定的穴位进行施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艾灸的药性作用和热作用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那么不同疾病艾灸时应该选用什么穴呢,下面咱们来学习一下:

  常见病艾灸时怎样选穴?

  1、肠胃不好:艾灸足三里,神阙,中脘、脾俞、胃俞。

  2、肾虚:艾灸肾俞、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3、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

  4、反流性胃炎: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丰隆。

  5、胆囊息肉: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扁桃体炎: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7、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

  中医认为,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行穴贴敷,可以达到通经散寒、温肺祛痰、健脾补肾等功效。艾灸简便易行,各位不妨一试,当然不会立竿见影,但只要有长久的坚持,效果一定会有。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