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认识癌症 > 致癌因素 >

发现宫颈癌易感变异点

2013-12-1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导致宫颈癌的祸首是HPV(人乳头瘤病毒),为什么有人感染HPV不会患癌,有人却会发展成宫颈癌?这说明遗传特征在癌症发病过程中作用重大。找到染色体上这些位点,就知道哪些人是易感高危人群。
 
 
  昨日,同济医院召开发布会,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济医院妇产科马丁教授带领团队历时三年,首次在汉族人群中发现两个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在全球宫颈疾病研究领域引起不小的轰动。
 
  过去3年多时间里,马丁带领的研究团队,检测了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北京、湖南等地数十家医疗机构收集的16484个样本,开展大规模研究论证,共发现11个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其中两个全新的位点是此前没有被发现过的,分别位于4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上。
 
  马丁说,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宫颈癌预防性疫苗被批准用于临床,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展国家免费全民接种的方案。我国内地尚未批准宫颈癌疫苗上市,但遗传易感变异位点的发现,未来建立起基因检测模型,可用于宫颈癌发病风险预测,圈定高危人群后,将来的疫苗注射策略可从“全体适龄人群”缩小为“高危易感人群”。
 
  马丁认为,宫颈癌疫苗目前的适用人群是“未感染HPV”的人群,很多国家采取对18岁以下青少年免费接种方案。
 
  我国按照5亿适龄人群计算,全民接种费用将高达4万亿元,而有了基因诊断后,只有筛查出的10%左右高危人群才有必要接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接种浪费。该研究将改变宫颈癌预防方式,并有助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疫苗防治方案。该成果还对早期临床诊断、个体化治疗、新药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研究转化成为临床可用的检测手段,还需要5-10年的研发周期。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