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脑胶质瘤化学治疗
2014-04-1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视力障碍等。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传统上恶性脑瘤的首选化疗药物是亚硝脲类,如卡莫司汀(BCNU)和洛莫司汀(CCNU)。非离子特性和高脂溶性使得其易于穿透血脑屏障。
卡莫司汀(BCNU)是使用最广泛的脑肿瘤化疗药物,具脂溶性和低分子量,可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分解为两种活性成分,一种具有氨甲酰化活性,一种为烷化剂。其造成DNA上鸟嘌呤第6位氧原子烷基化。导致DNA链问交联,影响DNA复制,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具有较多的结合位点,在局部给药达到较高浓度时容易发挥作用但卡莫司汀静脉给药血浆半衰期短。蓄积剂量超过1400mg时可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迟发性造血功能抑制、肝脏毒性和肺纤维化f21。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就卡莫司汀的给药方式及途径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以期改善化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经研究发现,缓释制剂可以明显降低卡莫司汀(BCNU)的毒副作用,延长生存期。
口服制剂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为目前FDA批准的唯一用于恶性胶质瘤治疗的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属于第二代烷化剂化疗药。它可直接作用于合成DNA的底物,使之甲基化,从而导致DNA单链和双链断裂,抑制DNA的复制,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因为分子小,具有很好的亲脂性,所以TMZ能较好地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能达到血浆浓度的40%,从而使之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999年FDA批准TMZ用于复发的恶性星形细胞瘤化疗。2005年3月FDA又批准将其用于治疗新的脑胶质母细胞瘤病人。在欧洲,TMZ被批准用于复发的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泰道(替莫唑胺胶囊)美国,100mg*5粒/瓶/盒。
抗血管生成治疗
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也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实体肿瘤,近年来国外学者在恶性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包括沙利度胺和贝伐单抗等。其中美国Duke大学脑肿瘤中心完成的一项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的Ⅱ期临床研究数据令人鼓舞,总的客观有效率为63%,中位PFS为23周,6个月的PFS率在Ⅳ级和Ⅲ级胶质瘤分别为30%和56%,总中位生存期为40周。基于这项研究结果,2009年美国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推荐贝伐单抗单用或联合CPT-11方案作为复发的高级别胶质瘤的挽救治疗方案之一。贝伐单抗(安维汀)用于在常规治疗条件下病情仍继续恶化的多形性胶质细胞瘤(GBM)患者。
脑胶质瘤病人饮食原则上不需要特殊的忌口,进均衡饮食即可。在尝试新饮食时,一次食入量不宜过多,待无不良反应后,下次可略增多。平时应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少食油腻性食物,炎热时应多饮水。大便量少者,可多进粗纤维食品。化疗前后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