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胃癌 > 胃癌康复 >

谨防胃癌术后继发残胃癌

2014-04-1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胃大部切除术后时间越长,残胃癌的发生率越高,一般认为多在10~20年时段,也有人认为胃大部切除患者只要生存时间足够长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残胃癌。尤其是术后10年以上者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大为增高。而且初次手术时的年龄对该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首次手术时年龄越大,癌变的间隔期越短。

  据资料,胃手术后15年内,残胃癌的发生率是很低的,15年以后,发生率明显增高,到手术后20年,残胃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要高6~7倍。残胃癌诊断并不难,通过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可以初步发现生病部位及性质,但早期诊断不易,残胃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过多年研究认定首次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应定期胃镜检查。随着时间越长,发病率也越高,大多数在术后10-15年之后发病。残胃癌的发病率国内报道为1%-5%,故对残胃癌致病因素探讨很重要,只有弄清病因,才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质量。虽然残胃癌由于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重建造成残胃内环境改变,胃粘膜去神经、去血管等,研究发现HP感染是残胃粘膜发生慢性活动性炎症细胞增殖的原因之一。

  在胃肠吻合过程中,残胃内丝线残留刺激局部发生组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残胃吻合口炎及粘膜损害,在缝线残留处有明显炎症、糜烂、溃疡、肉芽肿等改变。在纤维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部分呈萎缩性胃炎的改变。在其它因素和异物反应的共同作用下残胃逐渐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后导致残胃癌的发生。不吸收缝线残存及异物反应引起残胃癌的比例之高,约占病例的77.8%。其次胆汁内胆酸在胃内细菌作用下可产生脱氧胆酸和胆石酸,两者均有致癌作用。同时由于碱性肠液、胆汁等长期返流、浸泡,引起吻合口附近胃粘膜发生肠胃炎、肠腺化生、腺体囊性变、不典型增生,腺瘤样变,以致癌变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提示残胃癌的发病率与胃大部切除术式引起返流程度密不可分。

  由于残胃癌的发生是因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引起的,故应严格掌握良性胃大部切除的适应症。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尽量用药物治疗,而胃溃疡考虑有癌变的可能约占5%。在行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时尽量采用毕Ⅰ式吻合或者Roux-en-y吻合,减少胃酸胆汁的返流,同时在吻合处尽量使用可吸收缝线,减低丝线残留对缝合处炎性刺激。目前HP被认为是一个确定的致癌因素,根除HP很有必要。如口服甲硝唑、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等均有良好效果。手术治疗是对残胃癌的最佳方法,Ⅰ期行根治性残胃全切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其5年生存率可达66.8%,可见残胃癌手术方式可决定生存率,但手术依据患者发病时间长短及癌性转移程度决定的,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的胃很多年前已切除了,已断根了,放松了警惕。还有一部分的患者因害怕做胃镜检查,只肯接受胃肠钡餐检查,可是由于钡剂排空快,不易早期发现残胃癌。故对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应定期纤维胃镜检查才能对残胃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