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热点资讯 >

使用公筷是对健康负责

2015-01-2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惯,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在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大量传播的机会。抗癌健康网认为,就餐时不用公筷,其实是国人餐桌上最大的健康陋习。
 
 
  很多人觉得用公筷生分
 
  在国外,分餐、公筷制司空见惯,是文明礼仪的体现。但大部分国人仍保留着共食的习惯,一盘菜你夹我也夹,有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还为客人夹菜,客人碍于面子也不得不吃。即使有些餐馆提供公筷,也大多是摆设,不少人觉得两双筷子换来换去很麻烦。
 
  抗癌健康网表示,国人在餐桌上有不少需要改变的习惯,但“碗筷不分人、就餐不用公筷”的问题最突出。多种感染性疾病可能通过餐具“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筷子,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触筷子,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有时还互相夹菜,容易交叉感染疾病。小编强调,这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急需每一个人提高意识,形成公众共识,来切实改变。
 
  不分餐具埋下健康隐患
 
  抗癌健康网介绍,疾病传染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混用碗筷主要可能会引发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人饮食不分餐、喜欢相互夹菜等习惯,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风险。而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提高,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不分餐的话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欧美人由于习惯分餐制,所以该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
 
  甲肝、戊肝。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如果长期和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导致病毒交叉感染,所以在幼儿园时应尽量专碗专用。
 
  分餐、公筷是对健康负责
 
  抗癌健康网表示,分餐是世界公认的先进、卫生的就餐方式,尤其对于中餐来说,更有必要宣传分餐、公筷意识,推广分餐行动。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