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的检查
2015-03-26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采用药物或去除内分泌腺体的方法。乳腺癌肿瘤中,存在一种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一旦患者体内雌激素与这些受体结合,将刺激肿瘤细胞的生长。内分泌治疗则是通过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的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内分泌治疗只适合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ER和PR的检测
专家表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一样属于激素依赖型的肿瘤。乳腺上皮细胞内有一些受体,雌激素跟这些受体结合之后会促使乳腺生长和发育。如果在乳腺癌细胞当中也有大量的这种受体,跟雌激素结合之后会就刺激乳腺癌的增殖,这就会导致乳腺癌的发展程度比较严重。患者绝经前雌激素主要是靠卵巢来分泌,绝经后的病人卵巢已经萎缩,失去它的特定功能,这时肾上腺外周脂肪、肝脏都会产生雌激素和雄激素,雄激素通过芳香化酶转化之后再转化成雌激素。如果病人特别胖,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高一些,如果把雄激素到雌激素的途径阻断,就间接使得雌激素水平降低,所以对于绝经前后的病人用不同的内分泌治疗方法,这就是它的机理所在。目前通过一些抗雌激素的手段能够抑制雌激素受体的功能,乳腺癌的病人当中大概有2/3的人雌激素受体是过表达的,因此这部分病人能够通过这种内分泌治疗获益,所以乳腺病人当中还是有相当比例的患者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的。
临床通过对肿瘤标志物切片检测病人乳腺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如两者皆阳性或任一为阳性时,目前认为,不论年龄、月经状况,术后都应该接受内分泌治疗。
第一类是抗雌激素的药物,包括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主要以三苯氧胺(他莫昔芬)为主。
第二类是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下调剂,它可以使得雌激素水平下降,以氟维司群为主要代表。
第三类是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代表药物像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目前阶段来看,芳香化酶抑制剂进展比较快。
第四类是中枢性的抑制剂,这类药物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而间接使得雌激素水平下降。另外还有早期用的比较多的大量雌激素和雄激素,副反应是会抑制雌激素水平的释放。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时间和药物应因人而宜 需要明确的是,由于手术后1年~3年是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高峰期,因此,临床上推荐内分泌治疗至少应坚持5年,部分被证实淋巴结阳性的高危人群可能需要坚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