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热点资讯 >

频繁呛水警惕是疾病

2015-06-30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生活中,有的人会发现吃米饭、吃馒头等食物时并不会呛到,但是一旦喝水或者是流质的食物就容易发生呛咳。而且,越喝水越呛,越吃硬的食物越不会呛。专家称,事实就是这么奇怪。原因很简单,水流得比较快,因此很容易流到气管里形成呛咳,相反硬的食物,呈团状,在吞下去的过程中很容易把会咽压下堵住气道,继而顺利进入食道,完成整个吞咽的过程。
 
 
  抗癌健康网解释了人体的吞咽过程,食物要进入食道,首先必须先“跳”过前面的气管。正常情况下,人在进行吞咽的时候(不论是空咽,还是进食),会咽都会先把声门盖起来,于是两边的声带就会内缩,继而把气管关闭。经过会咽的“严密遮盖”,食物就可以很轻易地进入食道,而不流入气管。
 
  小编指出,出现吞咽时呛咳的,往往是有先兆的,例如声音嘶哑。正是因为出现声音嘶哑了,才会出现喝水呛。因为人在正常情况下,声带关闭很严密的时候,是不会出现声音嘶哑的。声带关不上了,漏气了,才会出现嘶哑。病毒性感冒时损伤咽喉,也会出现声音嘶哑,继而呛水。
 
  一周5次以上呛水应警惕疾病发生
 
  吞咽的过程是通过喉返神经和舌咽神经指挥的。一旦神经出现问题,喝水就容易呛咳,因此频繁的呛水也是一个疾病的信号。如咽喉的本身、胸腔、纵膈或者是食道、颅内发生病变,都有可能。要不是长异物了,要不是神经病变了。神经要经过很多不同的部位,因此这些部位的病变亦会对神经造成影响。例如肺结核,肺部形成黏粘,于是压迫了经过肺部的神经,亦会出现呛水的现象。
 
  抗癌健康网介绍,喉返神经从颅内出发,经过颅底,到咽腔、胸腔、纵膈,到心脏,然后回转往上,支配喉部。因此,不论是颅内、颅底、颈部、咽腔、胸腔、纵膈,只要在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病变(如长出息肉或肿瘤)都会形成占位,压迫神经,使神经没法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另外,还有一些炎症也会引起声带不能关闭而出现呛水。
 
  呛水时常发生,怎么判别轻微和严重的呛水呢?有时候喝水呛,有时候喝水不呛,有时候是说话的时候喝水才呛的,这都是正常的,很轻微的。但是万一出现持续的喝水呛,那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如果一个星期出现5次以上的呛水,就不应该将其视为正常现象了。而且这些呛水是没有其他刺激因素的,并非喝水时说话,若在进食流质的食物及喝水的时候发现呛咳的,都应该警惕。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