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
2015-07-2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EB病毒在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象感冒病毒一样,很多人都感染过。EB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EB病毒侵入上皮细胞后不断分裂繁殖,最后产生大量病毒,使该细胞破裂死亡。另一种情况是EB病毒侵入上皮细胞后不分裂繁殖,而是将它的DNA 插入上皮细胞的DNA中,或在上皮细胞内形成附加体,随上皮细胞的分裂而在细胞内长期存在下去。后一种情况叫潜伏感染,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比较密切。
EB病毒相关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EB病毒的衣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核抗原——EBNA的浓度检测均有利于指导鼻咽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目前认为,VCA-IgA抗体的检测有助于筛选早期的鼻咽癌患者,其敏感性较高,鼻咽癌患者血清VCA-IgA阳性率达94%;而EA-IgA抗体在鼻咽癌的诊断中比VCA-IgA的特异性更高,更有早期诊断价值;同样EBNA的浓度检测也有利于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EB冰冻抗体滴度随病情变化而改变,如癌肿进展、复发或转移则其抗体滴度上升。
EB病毒感染到鼻咽部是不是一定得鼻咽癌?这是不一定的,主要看人体本身的抗病毒能力或者本人的免疫识别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中国成人中将近九成人检测EB病毒抗体都呈阳性,但即便在鼻咽癌高发地广州,鼻咽癌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二十几,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感染了EB病毒的人才会患上鼻咽癌。
需要注意的是,EB病毒标志物阴性的患者不一定完全排除鼻咽癌,因为部分鼻咽癌患者(如部分高分化鼻咽癌、腺癌等)可显示EB病毒标志物为阴性,必须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手段方能排除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