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宫颈癌 > 宫颈癌预防 >

宫颈癌“年检”不能少

2017-05-1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已成为威胁女性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梅艳芳、李媛媛、宋汶霏等明星都是因宫颈癌去世的。虽然比较多的宫颈癌发生在40-55岁这个阶段,但临床上年轻女性发生早期病变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见。小编指出,宫颈癌筛查是女性预防宫颈癌的关键手段,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应该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不要因为年轻就不重视检查。

  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癌,但需及早预防

  对于早期的宫颈癌症状,网上最流行的描述如“性生活后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等等。小编指出,早期宫颈癌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等现象时,多半已是中晚期。最好的防治手段莫过于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DNA检测等。

  在妇科检查时,有些女性会在自己的验单上看到“宫颈癌癌前病变”这一惊悚的病名,常常会让女性感到惊慌,害怕自己患上了宫颈癌。正确来说,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又称“宫颈上皮内瘤变”(以下简称CIN)。在癌前病变时期,虽然增生的细胞已有向癌细胞转变的倾向,但尚未成为典型的癌细胞。也就是说,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癌。

  通常,宫颈癌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需要5-10年的时间,只要在这段时间内尽早进行干预,最后阻断了癌症的发生。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宫颈上皮细胞的改变程度将CIN分为3级,级别越低,自然消退的可能性就越大。CIN1级患者大部分有自然逆转的机会,只需密切随访或局部物理治疗,如冷冻、电凝、激光等就已足够,这些治疗都可以在妇科门诊完成。对CIN2级和CIN3级患者,则可通过局部切除法治疗,常用方法有子宫颈局部电环切除术或冷刀锥形切除术。通过局部切除病灶,既可保留生育功能,又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当然,所有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后一定要定期回医院复查,以防复发。

  有性生活后,每年查查宫颈

  作为唯一可以预防的妇科癌症,宫颈癌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感染HPV到发生宫颈癌癌前病变,再发展成宫颈浸润癌,通常要几年到十几年,这为人们提供了宫颈癌预防筛查和早期治疗的机会。如果在癌前病变时期得到及时诊治,是可以避免病变发展为威胁生命的浸润性癌的。现在大城市中的女性开始有了早筛的意识,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农村妇女,由于缺乏基本的防癌知识,等到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宫颈癌了,非常可惜。

  那如何进行筛查?小编提醒,只要果有性生活史一年以上,或有性生活史并且年龄在21岁以上,每年都应该去医院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亦即TCT检查。35岁以后的女性还需联合做个宫颈HPV检测,TCT异常或HPV持续阳性的患者再进一步行电子阴道镜和宫颈活检便可以确定诊断了。检查费用才几百元不到。

  HPV疫苗不能取代定期宫颈检查

  由于已经明确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为HPV病毒感染所致,HPV疫苗也就相应而生,虽然我国大陆地区疫苗尚未上市,但还是有许多有条件的女性选择去香港或海外接种疫苗,张晓薇教授指出,宫颈癌疫苗的确能够有效降低罹患宫颈癌的几率,国外的标准是没有性接触的11-12岁女孩是最适宜的接种人群,而已经有过性生活的成年女性打宫颈癌疫苗是否有效,目前还未得知,只能推测可能会减少感染HPV的几率。

  那么,既然疫苗能抵御HPV病毒,那么是否一劳永逸了呢?

  目前,宫颈癌疫苗分为二价和四价两种,可使接种者对16型和18型HPV产生免疫,这两种型占到了HPV感染相关宫颈癌的70%,但其他高危型HPV导致的30%宫颈癌则不在这两种疫苗的预防范围,对于该疫苗所能抵抗的两种或四种病毒亚型以外的其它高危型的感染,注射疫苗也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临床上也有打过宫颈癌疫苗依然患上宫颈癌的病例。因此,疫苗接种不能取代宫颈癌筛查,接种者仍要接受与未接种者相同的筛查,绝不能因为疫苗“傍身”放松警惕。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