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技术在肝癌诊断中的运用
2019-03-0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早已被广泛应用与接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现阶段唯一可以检测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DWI技术通过对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的成像,更准确可靠地提供关于机体组织微观空间组成变化的信息和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交换的功能状态况,为某些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随着近些年在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癌的诊断中使用逐渐成熟,DWI对肝脏结节性病变及其定性诊断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
一般来说,大于75px的肝内肿块使用现通行标准的放射影像技术(磁共振和CT)去发现和定性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对小肿块,特别是小于50px的占位性病变,这些技术的总体敏感性会相对降低,随之而来的结果可能会导致误诊和漏诊。据报道,小于50px的肝癌早期诊断率最低仅为30%,可能原因是小肝癌在这个阶段表现出正常的门静脉供血模式,不能出现诊断性的特征。此外,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有或轻或重的肝硬化,病变肝硬化背景也会降低小肝癌的诊断率。
因为磁共振的技术优势(特别是梯度强化和平行成像),使DWI技术可以在颅外的肿瘤显像中得到充分应用。从发现肿瘤,到定性肿瘤,到肿瘤分期,再到评估治疗效果,DWI已广泛被使用在各种腹部肿瘤的诊断。发生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大部分都是由肝硬化的再生结节经历不典型增生-癌变的多阶段转化,最终形成肝癌结节。通过研究发现,硬化再生结节中水分子的扩散度是该结节是否恶性变的一个标志,恶变的组织由于细胞内外显微结构的改变会阻碍水分子运动,但良性硬化结节或恶性程度低的肿瘤通常表现出与正常肝组织相似的水分子扩散度。常规增强磁共振是由于肿瘤出现新生血管从而在影像片中表现出动脉期增强和延迟期增强消除的形态学上的改变来做出鉴别和诊断,而DWI则是基于病变组织的细胞学改变的功能性成像。研究表明,对小于50px肝癌的诊断,DW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91.2% 和82.9%,而常规磁共振的形态学成像检查仅为67.6%和61%。
总而言之,DWI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有效性,特别是对有肝硬化背景的肿瘤,通过功能性成像能够将肝癌结节与肝硬化良性结节进行鉴别,是常规磁共振检查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尽管DWI还在针对肿瘤组织分级、分期和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也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与观察。此外,应用于肝癌的DWI技术中某些成像参数设定尚没有形成共识和达成统一,DWI成像质量易受胃肠道积气和呼吸移动影响,致图片严重扭曲变形,这也限制了DWI在临床肝癌影像诊断中的普遍和常规使用。DWI和常规磁共振、CT一样,都有其局限性,不伦作为医生还是病患都应该理性看待,在针对肝内可疑结节病变时不能偏信一种检查方法,也不能轻易质疑另一种检查结果,而是要通过综合临床评判做到肝癌的早期诊断,提高各种治疗的有效性与患者的长期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