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鼻咽癌 > 鼻咽癌诊断 >

鼻腔腺癌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2009-07-2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也称小叶性或终末导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肿瘤。多发于小涎腺,腭部为好发部位,但鼻腔罕见,仅有个别报道。本文结合我院1例进行文献复习,探讨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1岁,以右侧鼻塞3个月,涕中带血1个月收治入院。专科检查见患侧鼻腔前段充满淡红色新生物,质中,无溃烂出血。CT提示右上颌窦、额窦、筛窦炎。行肿物切除术送检。

 2 病理检查

 2.1 巨检 送检组织4块,形状不规则,大小总体积约4.5X4X2.5厘米,切面呈灰白间黄褐色,质脆。

 2.2 镜检 瘤细胞大小形态一致,中等大小,核形态较一致深染,染色质呈细颗粒状,胞质稀少,瘤细胞排列多样,呈实性或小叶状,排列成条索或束状,形成导管,内衬单层立方细胞和乳头状结构,间质玻璃样变或黏液样变。局部可见浸润性生长。

 2.3 免疫组化 EMA(+)和CEA(+)。病理诊断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3 讨论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是1983年分支出来的独立类型的涎腺肿瘤,少见,好发于小涎腺,尤其是腭部。鼻腔鼻窦的涎腺型肿瘤更少见,多为恶性。在鼻腔鼻窦恶性涎腺肿瘤的发病率依次为腺样囊性癌、粘夜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上皮肌上皮癌和透明细胞癌,低度恶性多形性腺癌少见。Heteer统计311例鼻腔鼻窦腺样肿瘤中仅有67例,占25%。近20年来国内外仅见6例个案报道,患者多发生于40 -70岁,女性多发。

 本肿瘤特点为通常为实性,界限清,无包膜黄褐,结节状,大小不一,可大至数厘米,呈浸润性生长,本例呈分叶状和息肉状。组织学特点是细胞形态较单一,胞浆微嗜酸,核圆较一致,核分裂罕见,组织结构具有多样性。组织学特点:①实性(小叶状)团块,周围有纤维性间质包绕;②筛状区域;③细胞排列成条索或束状,有时呈同心圆状(靶样),围绕小的神经纤维或血管排列,也可形成实性旋涡;④导管样结构;⑤乳头状结构或乳头状囊性结构。间质玻璃或黏液样变,并且玻璃样物质可位于筛状区内,在肿瘤组织间穿插纤维性带,为其显著特点。尽管肿瘤有纤维组织不全包绕,仍可见浸润周围结构和侵犯周围神经。肿瘤中可存在大量的正常涎腺组织和脂肪。在诊断上主要与多形性腺瘤、腺样囊腺癌相鉴别。多形性腺瘤界线清楚,由增生的间质、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无浸润有包膜,间质中的软骨样或粘液软骨样粘液区比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明显,可见典型的浆细胞样肌上皮细胞。腺样囊腺癌细胞似基底细胞,典型形态是在癌巢内有PAS、Alcian Blue染色阳性的腺样黏液囊。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尽管具有浸润性生物学行为,但生长缓慢,仍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总生存率很高。据统计局部复发率为9% 17%,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9% 15%,远处淋巴结转移未见报道,肿瘤致死少见,治疗手段为彻底切除。

(编辑:刘辉)

收 藏 到 网 摘 :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