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黑素瘤 > 黑素瘤诊断 >

黑素瘤诊断要注意的事项有什么?

2009-07-28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对恶黑的组织学诊断,不仅要求诊断是否为恶黑,还应观察其组织学分型与侵袭程度等,这些对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有帮助。现分述于后:        1、组织学分型        (1)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  除见侵袭性恶性黑素瘤变化外,邻近表皮内可见恶性雀斑样痣原位恶黑病变。        (2)浅表扩散性恶黑  除见侵袭性恶黑病变外,邻近表皮内可见Paget样原位恶黑病变。        (3)肢端黑素瘤  同时可见水平放射性生长及垂直侵袭性生长的恶黑病变。        (4)结节性恶黑  侵袭真皮深部为主,邻近表皮无原位恶黑病变。        2、侵袭深度  根据恶黑瘤细胞的侵袭深度常分为下列5级,恶黑患者的5年死亡率随级别增长而增高,Ⅱ级为8%,Ⅲ级为35%,Ⅳ级为46%,V级为52%。        Ⅰ级  限于表皮;        Ⅱ级  侵入真皮乳头层;        Ⅲ级  侵入扩展至乳头下血管丛,但尚未进入真皮网织层;        Ⅳ级  侵入真皮网织层;        Ⅴ级  侵入皮下脂肪层。        3、肿瘤厚度  1970年Breslow提出用目镜测微器测定肿瘤的厚度。肿瘤的侵袭深度应从颗粒层的顶部算起,直至肿瘤的最深部;如有溃疡形成,则应从肿瘤侵袭最深点上方的溃疡底部算起。厚度<0.76mm的恶黑一般无转移,不需要摘除局部淋巴结;>1.5mm的肿瘤要作预防性淋巴结摘除,可使存活率提高一倍;而0.76~1.5mm的肿瘤,摘除淋巴结的价值尚无定论。        4、有无侵犯血管及淋巴管。        (四)鉴别诊断  恶黑有时容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如色痣(即痣细胞痣)、蓝痣、幼年性黑素瘤(即梭形细胞痣或上皮样细胞痣)等。但恶黑的交界病变范围较大,瘤细胞松散,并可互相融合,整个表皮均可有瘤细胞侵袭,细胞体大,核有异型性,可见较多的有丝分裂象,深部的瘤细胞形态分化不好(即缺乏成熟现象),并往往有炎症浸润。而良性交界痣病变限于交界部位,细胞不侵犯整个表皮,细胞较小,形态一致,无异型性,无核有丝分裂象。向深部发展时,细胞分化良好,无炎症反应。        恶黑与蓝痣不同点在于蓝痣有好发部位,色泽特殊,组织学上表皮无病变,细胞多为梭形,无异型性与有丝分裂象,也无炎症反应。        最容易混淆的是幼年性黑素瘤,有时鉴别很困难,但后者主要发生于小儿和青年。其出现的怪形多核巨细胞周围常有水肿引起的腔隙,位于深部的细胞常有成熟倾向,而恶黑无此现象。                 转移与预后:恶黑的转移扩散极为常见。尤其是结节性恶黑以及恶黑病变已超过乳头下血管丛水平者(即侵袭深达Ⅳ或V级水平者),常先发生淋巴管转移,以后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血循环扩散出现较晚,但一旦发生,则易发生广泛转移,最常见者为肝、肺及皮肤。如已出现转移,则预后不良。少数患者发生广泛转移后,全身皮肤可以变黑,并带灰蓝色,这是由于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增加以及真皮出现载黑素细胞所致,这些都是晚期患者的表现。恶黑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的分型、病期、发病部位及病变深度等均有关.                      此外,有人提到其它一些临床表现属于预后不良的表现,例如肿瘤很大,生长迅速,发生破溃等。无黑素的恶黑虽然罕见,但死亡率更高。原发肿瘤的部位也很重要,躯干部的肿瘤,尤其背部容易发生早期转移,而面部、下肢则易于发现,因此预后较好。女性的预后较男性为佳,在我国则以肢端部位为多见,往往较早发生转移,但也有少数带瘤生存十多年者。        仔细作组织学观察,肿瘤侵袭水平对预后关系很大,同时肿瘤直径大于20mm者,肿瘤外形不规则隆起,核有丝分裂多以及发生溃疡者均为预后不良的象征。斑块状损害预后较好。癌细胞的类型与预后也有关,混合细胞型预后较好,梭形细胞型者其次,上皮样细胞型者较差。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