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最爱找上哪些人群?
2009-08-1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大肠全长约150至170公分,呈ㄇ字形,分为盲肠、结肠及直肠,然后到肛门,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
吸收水分、电解质:小肠主要功能是养分吸收,食物变成液体状的食糜后进入大肠,大肠负责水分及电解质吸收,并储存粪便。大肠肌肉分成内环肌及外纵肌,同时收缩时,会形成袋状结构,粪便就会逐步前进。
储存粪便:食糜进入盲肠时,呈液体状,进入升结肠的顶端时,已呈现半液态的粪便,到横结肠时,粪便更进一步浓缩成粥状,到降结肠及乙状结肠时,粪便已是固态状,到直肠时就是成形的粪便了。每天若有1,500ml食糜进入大肠,最后粪便排出时只剩下80ml到150ml。
食糜进入大肠后,要花8小时到15小时才能到达横结肠。但正常人早餐后15分钟会有便意,这是因为胃肠反射,脑部传达指令,让直肠收缩,以20公分为一段,将粪便强力往前推进,产生便意。
台湾民众的大肠癌危机
排行:2006年癌症发生人数第一位、2007年十大癌症第三位
发生原因:和年纪、饮食及生活习惯、炎性大肠病(如溃疡性大肠炎及克隆氏疾病)、遗传(包括遗传性非息肉症大肠直肠癌,HCC及家族腺瘤性息肉症,FAP)等有关。
常见症状: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胀、腹部摸到肿块、贫血、体重减轻,但早期大肠癌几乎完全没有症状。
各部位发生比率:升结肠30%、横结肠10%、降结肠60%
息肉大小与大肠癌有关吗?
大肠息肉依病理分类分为增生性息肉及腺性息肉,超过八成的大肠癌与腺性息肉有关。根据研究,息肉愈大,罹患大肠癌机会愈大。若息肉小于2公分,815%可能转变为大肠癌,2及3公分以上者,成为大肠癌机率分别为1422及2133。
什么人需要做大肠镜?
●疑为大肠癌之上述症状者。
●溃疡性大肠炎患者。
●年纪大于50岁,大便潜血反应阳性者。
●曾经罹患大肠腺瘤、大肠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之患者。
●家族史有大肠癌、遗传性多发性腺瘤、遗传性非多发性腺瘤及大肠直肠癌。
如何预防大肠癌?
1.定期筛检
50岁后应定期做大肠直肠癌筛检,包括大肠镜检,目的是及早找到息肉,在尚未演化成癌症前摘除。
2.高纤饮食
减肉减油、多蔬少油不炸、减少肉类摄取,以鸡、鱼等白肉或豆类,取代猪和牛等红肉。大肠构造比较适合多吃高纤蔬菜、水果、全?b类食物,可帮助肠道正常蠕动,让排便顺畅。
3.适量维生素摄取
研究发现,缺少钙质、维他命A、C、E及矿物质硒,都会增加大肠癌罹患率。增加钙质摄取、适度吃一些乳酸菌。
4.少喝酒
每天饮酒不超过一杯,饮酒对健康有正、反两面影响,对于大肠癌来说,可能增加罹患机率。
5.不吸烟
不只大肠癌,吸烟增加所有癌症的风险。
6.多运动
每天至少做30分钟体能活动,如步行、慢跑甚至跳舞,有助肠子蠕动。
7.保持理想体重
身体脂肪量过高者也是癌症的高危险群,宜保持适当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