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物也能拯救乳腺癌
2010-02-2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用这句话来形容女性性激素和乳房之间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
女性的乳房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大部分的女性追求丰满的乳房,而这就选用雌、孕激素恰到好处的刺激。
乳房内有些叫性激素受体的分子,如ER、PR。不同人身上,这些受体数目不同,这也是导致女性乳房发育程度不一的重要原因。但是,受体过多,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乳腺发育过程,更容易受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的影响。如果体内雌激素水平比较高,乳房的组织细胞频繁受刺激而增殖,就容易癌变。
也就是说,性激素受体阳性的女性,相对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更高;而对于已经患上乳腺癌的病人,则意味着肿瘤会长得更快。
不过,既然这类乳腺癌依赖过多的雌激素而生长,那么,只要降低雌激素水平或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便可抑制肿瘤生长。而这,正是被医生称为“内分泌治疗”的方法。
内分泌治疗,看月经选药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早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当时是通过切除病人的卵巢,断绝雌激素分泌而使病情得到控制。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显然很粗暴、缺乏人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内分泌治疗才开始出现口服药物。
刚加入一个乳腺癌病友会的徐丹,与病友交流后发现,同样接受内分泌治疗,她和另外几个病友用的药物是不一样的,这让她很纳闷。
原来,有着共同目标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却有不同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昔芬(即三苯氧胺),它主要通过阻断雌激素与肿瘤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类药物,任何年龄的病人都可使用。
另一类是芳香化酶抑制剂(如瑞宁德),相对而言不良反应更小,不过只能用于绝经后的病人。因为绝经病人体内的少量雌激素,是由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转换而来的,一种叫芳香化酶的物质参与了这一过程。药物抑制了芳香化酶,也就抑制了雌激素的生成。
而未绝经的女性,雌激素主要由卵巢产生,这个过程不受芳香化酶的影响,用这类药就无效了。
也就是说,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标准,是看病人是否绝经。
徐丹后来才知道,在病友会中她的年龄最小,也只有她还没到绝经期,所以她用的是三苯氧胺,而其他人则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用药并非始终如一
梁女士也是徐丹所参加的病友会的一位成员,她一直服用他莫昔芬治疗,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复诊。最近一次去复查时,被医生批评了一顿,原来,她早就应该换药了。
梁女士不知道,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用什么药,以后就一直吃这种药。
譬如,绝经前的早期乳腺癌病人,术后通常会选用他莫昔芬(或加卵巢去势)治疗5年。但在这个过程还要监测卵巢功能,以确定是否需要换成芳香化酶抑制剂或延长治疗时间。
不管是哪种治疗过程,都需要不断调整。所以应定期随诊,而不是自行购药服用,更不能自己判断月经情况而自行换药。
而且,内分泌治疗可能会产生子宫内膜增生等不良反应,随诊可以早发现并及时处理。
内分泌治疗是一个有效且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价格不贵,但这种“廉价的拯救”只适用于部分病人,所以一定要进行严格准确的检测。
初次检测结果显示ER、PR都是阴性时,并不能立刻排除内分泌治疗,而应该复查或到更大的肿瘤中心去作病理会诊,以进一步确认ER、PR的状态;因为临床上因误测而失去内分泌治疗机会的情况并不少见,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