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百家争论 >

肿瘤免疫学--血小板减少

2010-02-2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在HIV感染的无症状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几乎与贫血相等.患者有轻度的粘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碰撞后易出现淤斑.临床表现比其血小板减少预期的症状要轻.已知有多种免疫机制参与发病过程,诸如免疫复合体病;血小板糖蛋白抗体和巨核细胞膜的相互作用.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参见第133节),这些患者罕见严重性出血,常可自发性缓解,并对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常有效.

治疗



在临床严重出血或为介入性外科疗法作准备时,静脉输入大剂量丙球蛋白可升高血小板数.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持续时间,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短暂得多,并且可能会增加免疫抑制作用.脾切除是安全和相对有效的,对反复发作有症状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进行脾切除手术,然而应谨慎选择.


其他有效的疗法包括反复给予静脉注射丙球蛋白,抗Rh0 (D)IgG,长春新碱,达那唑和干扰素.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