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应该如何预防?
2011-08-03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进展较快的恶性肿瘤,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般症状出现至死亡时间平均为3~6个月,少数病例在出现症状后不到3个月死亡,也有个别病例生存1年以上,生存5年以上者罕见。1971年Curutchet总结了1905~1970年全世界的文献,仅有45例生存5年以上的肝癌病人。
其预后与临床类型和病理类型有直接关系。一般临床病型中单纯型预后最好,硬化型次之,炎症型最差。换言之,临床有明显肝硬化者预后较差,如肝功能有严重损害者预后更差。癌细胞分化程度越好其预后也较好,单结节、小肝癌、包膜完整、无癌栓或癌细胞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者,预后较好;行根治性切除、术后AFP降至正常值者,预后也好。总之,决定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宿主的抗病能力,这两方面均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因此,如能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一定会进一步改善肝癌的预后。近年,肝癌病人生存率明显提高。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1958~1990年间住院病人的1450例肝癌中已有125例生存5年以上。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科手术对肝癌的根治性切除、二期切除、手术后复发再切除。外科治疗的进步也总是建立在诊断技术、综合治疗等基础之上。
甲胎蛋白的检测、B超、CT的应用是早期发现小肝癌的前提,根治性切除小肝癌又是提高肝癌总的5年生存率的重要途径。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统计资料显示:1958~1993年共有514例小肝癌,其中474例行手术切除,手术死亡率为1.7%(死因主要为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5年生存率63.8%,10年生存率46.8%,生存最长者达36年。小肝癌切除疗效最好,不能切除肝癌缩小后再切除,可获得60.8%5年生存率,可切除大肝癌病人手术死亡率低于5%,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0%。影响预后的因素如病期的早晚、肿瘤位置、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等等。在此仅讨论与切除相关的影响预后的因素。
1.切除范围 根治性切除术后显著优于姑息性切除。癌细胞经过门静脉系统造成肝内转移,如果沿Glisson系统广泛规则切除肿瘤,会减少复发,预后较好。实际上,大多数病人伴有肝硬化,切除范围过大势必引起肝功能难以代偿,增加手术死亡率,因此,在此情况下外科医生提出限量肝切除,即切除肝癌连同癌周1cm的无癌肝组织。但也有人认为肝切线离癌边缘1~2cm则才算根治性切除。Yoashida发现切除无癌肝组织1cm或不到1cm即够,术后复发与切缘距离无关;当癌肿大于4cm时即使离开癌缘1cm切肝,仍不能防止复发。
2.门静脉瘤栓 作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是无可争议的。伴癌栓病人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于无癌栓者,预后差。
3.围术期输血 一般认为对病人预后有不良影响。输血组住院时间长,肝酶紊乱较严重,发热率和并发症较高,这种影响可能是输血的免疫抑制结果。Sitzmann研究认为输血造成的不良影响与输血的量有关,输血4.0个单位的病人无并发症,输血4.0个单位以上者才有并发症。Yamamoto随访252例肝癌切除病人发现,144例发生肝癌复发,其中74.3%(n=55)为输血组病人,明显高于未输血组(50.5%,n=89),故有人认为围术期输血易促进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这一问题还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4.肿瘤部位 肝门区(中央型)肝癌切除术后较周围型预后差。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资料显示肝门区肝癌切除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65.7%、45.3%、38.3%,明显低于同期周围型肝癌切除术1,3,5年生存率(93.8%、86.1%、80.1%),可能因肝门区肝癌贴近大血管,癌细胞较早随血循环而在肝内扩散,此外,因紧邻大血管,切除范围亦有限。
5.肿瘤大小 大肝癌切除术后总的预后不如小肝癌。可能大肝癌在生长过程中常早已突破包膜,肝癌细胞亦早已向肝内扩散所致。
对于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小肝癌,采用局部根治性切除代替传统的肝叶切除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术后利用AFP和B超长期随访,以发现早期的肝癌复发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动脉化疗栓塞等治疗,使肿瘤缩小后再行二期切除。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中医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尽管如此,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还不清楚。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AFP阴性小肝癌的早期诊断还没有完全解决;合并肝硬化和多中心发生肝癌尚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术后复发率还很高,远期疗效仍不满意;目前还没有发现对患者全身反应小而对肝癌又有特效作用的药物;综合疗法如何科学合理应用;肝癌侵犯血管导致肝内播散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肝癌的预后,有待尽快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