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发现大肠癌的几率有多大?
2011-11-0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立法,规定五十岁以上的公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大肠癌普查;在众多癌瘤中,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已在9大恶性肿瘤中排位第三;目前在我国,去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仍以中、晚期居多,手术后5年生存率不及50%。
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然而,大肠癌的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在我国还相对滞后,到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中仍以中、晚期居多,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德国、美国均已立法,规定该国50岁以上的公民每年必须接受一次大肠癌普查。
早期大肠癌多无任何症状,有症状时大多已发展为中晚期,故只能通过定期筛查才能发现。多数早期大肠癌在肠镜下就可以切除,无需剖腹,手术后五年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目前,造成我国大肠癌高发病率和低存活率的原因正是早期癌发现太少。所以,对无症状人群的普查是提高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和治愈率的主要途径。
大肠癌四大高危人群
1、放射线治疗许多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症状,就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2、遗传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则他(她)在一定条件下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大肠癌。因此,若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特别是大肠癌病人时,家族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定期接受相关检查。
3、便秘粪便中含有一种被称为“二级胆酸”的致癌物质,便秘就使这物质长期与肠粘膜接触。另一方面,粪便中细菌产生的毒素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便秘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其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有毒物质的吸收对人体均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说便秘对大肠癌发生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4、三高一低有如下饮食、生活习惯的人更容易患大肠癌。高热量、高脂肪(油)、高蛋白(肉类)、低纤维(少粗粮、少蔬菜)的饮食习惯;每天摄食次数过多;常吃烧烤食物;长期静坐的工作状态;长期无保护地与石棉、杀虫剂、除草剂、油漆和多种重金属接触;儿童期开始吸烟;嗜酒;长期饮用咖啡等。
维护健康的金字塔饮食结构
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提出了如下建议:
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
6.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7.少饮含酒精饮料。
便潜血——危急信号
早期大肠癌是指病灶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而未浸及肌层者,此阶段的患者往往无症状,不会主动就诊。粪便中带有微量出血是多数早期大肠癌惟一可以查出的异常现象,所以对粪便中微量血红蛋白的检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证实,50%~87%的大肠肿瘤病人便潜血试验为阳性。
大肠息肉易癌变
大肠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前者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肿瘤,它们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恶变;后者不是肿瘤,它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癌的发生没有关系。
在所有的“腺瘤”中,最容易癌变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种腺瘤可以导致腹痛、腹泻、便血,也可以无症状,直到癌变时才发现。由于这种病有遗传性,因而家族中有一人确诊,其他成员便应进行相应检查。
此外,这类“腺瘤”患者有些合并存在皮肤、肌肉、骨骼或脑肿瘤,有的合并有皮肤和粘膜黑癍,有些伴有指甲萎缩、脱发和皮肤黑癍,可通过这些特征的提醒发现疾病。另一种可能癌变的腺瘤是“散发性腺瘤”,瘤体愈大,癌变的机会也愈大。
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已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然而,大肠癌的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在我国还相对滞后,到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中仍以中、晚期居多,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德国、美国均已立法,规定该国50岁以上的公民每年必须接受一次大肠癌普查。
早期大肠癌多无任何症状,有症状时大多已发展为中晚期,故只能通过定期筛查才能发现。多数早期大肠癌在肠镜下就可以切除,无需剖腹,手术后五年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目前,造成我国大肠癌高发病率和低存活率的原因正是早期癌发现太少。所以,对无症状人群的普查是提高早期大肠癌检出率和治愈率的主要途径。
大肠癌四大高危人群
1、放射线治疗许多资料显示,女性生殖器官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因此,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症状,就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2、遗传一个人的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则他(她)在一定条件下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大肠癌。因此,若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特别是大肠癌病人时,家族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定期接受相关检查。
3、便秘粪便中含有一种被称为“二级胆酸”的致癌物质,便秘就使这物质长期与肠粘膜接触。另一方面,粪便中细菌产生的毒素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便秘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其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有毒物质的吸收对人体均有不利的影响。所以说便秘对大肠癌发生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4、三高一低有如下饮食、生活习惯的人更容易患大肠癌。高热量、高脂肪(油)、高蛋白(肉类)、低纤维(少粗粮、少蔬菜)的饮食习惯;每天摄食次数过多;常吃烧烤食物;长期静坐的工作状态;长期无保护地与石棉、杀虫剂、除草剂、油漆和多种重金属接触;儿童期开始吸烟;嗜酒;长期饮用咖啡等。
维护健康的金字塔饮食结构
欧洲癌预防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提出了如下建议:
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
6.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7.少饮含酒精饮料。
便潜血——危急信号
早期大肠癌是指病灶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而未浸及肌层者,此阶段的患者往往无症状,不会主动就诊。粪便中带有微量出血是多数早期大肠癌惟一可以查出的异常现象,所以对粪便中微量血红蛋白的检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证实,50%~87%的大肠肿瘤病人便潜血试验为阳性。
大肠息肉易癌变
大肠息肉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前者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肿瘤,它们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恶变;后者不是肿瘤,它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癌的发生没有关系。
在所有的“腺瘤”中,最容易癌变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种腺瘤可以导致腹痛、腹泻、便血,也可以无症状,直到癌变时才发现。由于这种病有遗传性,因而家族中有一人确诊,其他成员便应进行相应检查。
此外,这类“腺瘤”患者有些合并存在皮肤、肌肉、骨骼或脑肿瘤,有的合并有皮肤和粘膜黑癍,有些伴有指甲萎缩、脱发和皮肤黑癍,可通过这些特征的提醒发现疾病。另一种可能癌变的腺瘤是“散发性腺瘤”,瘤体愈大,癌变的机会也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