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百家争论 >

奥运特辑:运动健儿背后的故事

2012-08-03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4年一次的奥运会降临伦敦,那些在运动场上拼搏的运动健儿们,我们满心期待他们英勇的表现,希望他们取得出色的成绩。殊不知这些运动员背后付出了多少辛劳汗水,才能登上运动生涯的最顶峰。
 
 
  几乎所有的国家队队员,很多甚至还进行筋骨手术。今天,抗癌健康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些有关于奥运的背后故事。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健康知识,更多的,是不一样的奥运感动。
 
  全程跟踪奥运明星
 
  4月29日,离奥运会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国家女排队在宁波备战中韩对抗赛,也是为伦敦奥运做准备。头号球星王一梅在训练过程中,一个腾空扣球,身体下落时正好踩在队友徐云丽的脚上,扭伤脚踝。对于强攻不强的中国女排来说,唯一够得上世界级水准的重炮手大梅此时受伤,无疑对全队备战奥运影响巨大。
 
  第二天,排管中心主任李全强就陪着王一梅飞往北京就诊,找的是北医三院的胡跃林大夫。经胡大夫诊断后确诊为脚踝韧带撕裂,并立即安排手术。万幸的是,手术很成功,胡大夫当时估计王一梅需要6~8周时间就可以完成恢复过程,理论上赶得上去伦敦。这个结论像颗定心丸让队友们安心继续训练。此后王一梅恢复神速,于7月1日正式归队,并立即作为主力球员出征奥运。
 
 
  备战奥运 专家组团相助
 
  想象中的运动医学专家只是在运动员比赛受伤后冲锋陷阵。事实上有运动员训练的地方就有运动医学专家的身影。为了保护奥运运动员的健康,国家体育总局每次奥运会结束后就开启下届“备战奥运专家组”,每周下队会诊,不仅是看伤病情况,更要看运动员在训练中是否存在问题,避免伤病日积月累。胡大夫从1996年开始,连续16年作为“备战奥运专家组”专家,站在幕后支持奥运。
 
  有人说,运动医学很“神”,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让受伤的运动员又生龙活虎起来。胡大夫介绍说:“运动医学和其他医学不同,一般医学是针对普通人的,其治疗方案更多是着眼于病人长远的生活质量;而运动医学更关注让运动员早日重返赛场,早日出成绩。也因此,对运动医学专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运动员也偷懒
 
  奥运会人人想参加,但是不是所有的比赛都那么吸引人,总会有一些老队员偷懒不想上场。跟白领一样,病假总是最好的理由。但这里的病假可没那么好请,必须得通过医生这一关。而与之相反,有些年轻队员明明伤得很重,还会强忍伤痛要上场。面对这种情况主治医生会根据诊断给出最中肯的建议。最后是否上场,还是由医生和教练共同商量决定。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