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百家争论 >

治癌心切以毒攻毒 反会加重病情

2012-09-25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吃蟾蜍:肝功能衰竭

  中医从古到今一直重视“以毒攻毒”,凭经验以全蝎、斑蝥、蟾蜍、蛇莓、砒霜、喜树、鸦胆子等有毒之品来抗肿瘤。

  “使用蟾蜍,的确能取得一定疗效。从现代医学来看,因为这些毒物本身就是原始的未经提炼的细胞毒药物,”苏旭春说,“蟾蜍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而蟾酥就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药材之一。”

  但是,临床中,遇到不少肝癌患者,以为吃蟾蜍能治癌,不料,煲了几顿蟾蜍来吃,发现黄疸加重,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现象。

  抗癌健康网提示,蟾蜍需要经过炮制,才能成为中药材蟾酥。临床上,一副中药里,蟾酥仅限用3克。

  服含砒霜中草药:严重贫血

  从砒霜中提取的三氧化二砷,喜树中提取的喜树碱,鸦胆子中提取的鸦胆子油乳已广泛应用于抗肿瘤的治疗中。

  在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科就遇到一位血小板超低的患者,根本没法治疗,医生一问病情才知道又是一名“以毒攻毒”的受害者。原来这位刘先生患了肺癌,听远房亲戚说,某个江湖郎中的中草药方能治癌,医好了不少人,于是他也找上门买了几个月的中草药,其中一味就含有砒霜。吃了几个月下来,肿瘤不缩小,反而越长越大,人也越发的消瘦,面色苍白。一到医院做检查,医生发现其血小板低得吓人,只有10000单位左右,是正常人的十分之一。苏旭春说,这么低的血小板,根本没有办法做化疗,只有等他的造血功能恢复正常以后才能再做系统的抗癌治疗。

  抗癌健康网提醒,切勿盲目相信游医,他们对某些中药材的剂量用得很大,往往比正规医院的用量大10倍,往往一大批人中毒了,只有小部分能耐受如此大的剂量。

  长期服“毒物”,犯了大禁忌

  苏旭春说,在门诊看病时,不少患者就会问医生,毒蛇、蝎子可不可以抗癌,他们大多数到处打听吃哪些“毒物”能“解毒、排毒”。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及家属治病心切,往往以为毒性越大的药物对治疗越有益。私下里长期应用大剂量“毒物”,尤其是一些未经炮制处理的原始药材,如全蝎、蟾蜍、蛇莓等,常常引起体内毒性积蓄,在化疗后,再应用此毒药引起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例子比比皆是。

  抗癌健康网温馨提示:患者在与肿瘤抗争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慎重选择中药品,不能道听途说,加重病情,步入致命误区。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