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百家争论 >

致癌物不是一吃就得癌 关键在量

2013-01-06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关于致癌物,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句式:“××不能吃,吃多了容易致癌。”能列入这个句式中的“致癌物”很多。如,隔夜菜不能多吃,因为里面有亚硝酸盐,因为亚硝酸盐致癌;再如,发霉的粮食不能吃,因为里面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致癌;烧烤不能多吃,因里面含有苯并芘,苯并芘是致癌物。
 
 
  此类科学知识,不能算错,但不完整。抗癌健康网认为,把一个简单的结论告诉公众,而不解释其中的原理,很容易让公众产生无谓的恐慌。最终的结果是,公众发出无奈的感慨:“还有什么东西能吃?”
 
  致癌物,严格地说只是可能致癌的外部因素,它能否真的致癌还需要内因与之配合,致癌这个问题太过复杂,仅考虑饮食因素,也是致癌物、致癌促进成分和致癌抑制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科学家确定一种物质是否具有致癌作用,一定要做动物实验,有时也会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致癌物可分为三种: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这些亦可统称为环境因素。
 
  当然环境中致癌因素很多,但抗癌健康网认为更应该关注对有害物质如何定量化的问题。将不良健康效应定量化,才可以对人群的健康影响进行比较与选择,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抗癌健康网提醒,剂量决定有害物质的毒性。因此,将有害物质浓度控制于零,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多种多样的外来物质,一个绝对安全 的没有危险或风险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有害物质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把它控制在人体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即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