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杀人”无声重预防
2015-10-1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抗癌健康网指出,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但是认知却很低。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设立的初衷是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血栓性疾病,提高全社会对其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从而减少血栓发生,改善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
了解风险因素 预防血栓动起来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身上,并非老年人的专利。事实上,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使你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这是由于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如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都会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根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也同样严峻,但由于流行病学数据的缺乏掩盖了血栓性疾病的广泛影响。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者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其中,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国内公众对其认知非常低,即便是非专科医生也不容易做出及时和正确判断,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临床医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抢救患者,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且经过危险期过后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但深静脉血栓又是能被有效预防,小编建议:“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将有效的减少血栓风险。如果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比如驾车或乘飞机进行长途旅行,甚至是在办公桌前久坐,尤其是弯着膝关节,建议花一点时间站起来,伸展腿部,并且在附近走动一下,这对健康的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