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疾病关注 >

关于小孩肥胖认知的错与对

2015-11-25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2012年,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主办的《肥胖综述》月刊公布研究报告显示,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有1.9%的孩子患糖尿病,该比例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5%)的四倍。这一数据令我们惊讶,从前被称为“老年病”的糖尿病如今已向青少年进击,它是肥胖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胖都是基因问题,有人喝水也胖。

  错。

  肥胖确实很大程度上与基因有关,有部分人群可能由于吸收比较好、代谢速度慢、脂肪合成效率高等等原因,在摄取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发胖。目前已知,250个基因与肥胖有关,通常一个人是否肥胖40-70%的因素是来自于基因。

  但也不能全怪“基因”,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肥胖的重要成因,因为肥胖的根源是: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体力活动、生长发育、食物热效应、基础代谢)。

  举个例子,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相比看电视时间少的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儿童的超重风险高出50~60%,肥胖风险高出58~73%。为什么儿童长胖与看电视有很强的相关性?因为看电视可能会让你毫无知觉地窝在沙发上吃很多东西,导致“能量摄入得多,消耗得少”,打破了能量收支平衡的法则。

  此外,作息规律也影响着孩子的体型。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睡眠时间不足者(学龄儿童(6-12岁)<10小时/天,青少年(13-17岁)<9小时/天)发生肥胖的风险和同龄人相比较高。

  还有小部分的肥胖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疾病引起的,例如下丘脑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2、看起来胖,并不一定是真的胖,最好用专业的指标来判断。

  对。

  有一些小朋友可能只是体型比例的缘故,或者肉肉比较多,看上去比较大只,并不是真的“胖”,家长最好依据BMI指数来判断。

  BMI 指数(Body Mass Index),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计算公式:体质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²( m)

  以下是BMI对照表,快来动笔算一算,你的孩子胖不胖:

  另外,除了通过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外,腰围、体脂率等等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肥胖的程度。

  3、小时候胖点没关系,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长大了会瘦下来。

  错。

  长身体的时候确实需要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素含量比较高,但也应注意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监测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而长大就能瘦下来,恐怕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期肥胖与成年后肥胖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6岁以前肥胖的儿童,大约有25%可能成年后超重;当肥胖持续到青春期,成年肥胖的危险性就增加到75%。另外,博加卢萨心脏研究中心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症存在“轨迹”现象,成年人的高血压、高血脂症始于儿童时期。

  4、小朋友喜欢的糖果、汽水、蛋糕会直接导致肥胖,应该杜绝。

  错

  根据第一题答案中提出的能量收支平衡的原则,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能量流动的任何环节出现失衡都会导致肥胖,不能仅仅归结于小朋友喜欢的这些零食,关键看每天摄入能量的总量与消耗能量的总量是否平衡。

  因此,儿童体重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膳食均衡,吃动平衡,把我们摄入的能量消耗出去。在这个前提下,适量适度的零食并不会直接导致肥胖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参考第二题中提供的BMI指数,对孩子的肥胖程度进行评估,如果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一定要控制总体的能量摄入,如果孩子还没到那个程度,也不需要特别苛刻地限制他的饮食清单,“禁食某些食物对孩子来说太过极端。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需要控制能量摄入的人群,爸爸妈妈需要学会看热量成分表。根据产品包装与200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发表的《中国食物成分表 第2版》,以下常见食物(每100g)的热量如下:

  可乐 43千卡/100ml

  蛋糕* 348千卡

  豆腐* 82千卡

  米饭* 116千卡

  面条* 1110千卡

  *这些食物还能提供其他营养素

  是不是和你以往的认知有些出入?能量摄入量化后,我们就可以更合理地搭配食物,更好地管理身体“吃动平衡”的机制了。

  好了,以上的常识问题你对了几个呢?知道了能量“收支平衡”的道理,相信你对管理孩子的体重更有把握。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