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肠癌 > 肠癌康复 >

大肠癌术后腹腔化疗病人的护理

2009-07-24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方法:

取无菌8号婴儿导尿管1根,将导管的一侧置于肿瘤床的创面(若回盲部或升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肝脏下右侧结肠旁沟;若结肠脾曲部或降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左侧结肠旁沟达脾下极;若是乙状结肠或直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盆腔内),导管的另一端引出腹腔后在腹壁肌层潜行约5cm,再在腹壁上穿一小孔将导管引出,并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腹壁上。待伤口愈合后开始腹腔局部化疗,将5-Fu500mg和卡铂100mg溶解入0.9%的氯化钠溶液500ml中,快速注入腹腔,1/d,连续5d为1疗程。每月重复1疗程,共6疗程。天冷时,为避免冷液体对腹腔的刺激,宜将液体预热至37℃左右。腹腔化疗期间,不用其它抗肿瘤药物或方法治疗。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对症、支持疗法。化疗前后检查血常规、GPT等,每月复查肝脏B超、血清癌胚抗原(CEA)1次,便于对肿瘤的追踪观察及疗效的评价。

护理:

一、腹腔内化疗的疗效:腹腔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药代动力学的特点,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血和腹腔淋巴系统中以及肝脏中恒定维持高浓度的抗癌药物,使术中脱落在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或残存的微小癌灶以及腹腔常见复发转移部位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直接受抗癌药物的攻击。eyer等发现,抗癌药物经腹腔内注入后数小时,腹腔内的药物浓度为血浆内浓度的400倍,Derick等发现腹腔内用药可使腹腔表面5-Fu浓度比血液中浓度高300~2 200倍。大肠癌术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原发灶附近及其淋巴结,最多见的播散部位是肝脏和腹腔。因此,腹腔局部化疗是控制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手段。

二、腹腔内化疗的不良反应:腹腔内注射抗癌药物后,大多数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循环进入肝脏,在肝内代谢解毒后进入体循环。少量药物经腹膜廓清,药物通过腹膜吸收直接进入体循环,但腹膜廓清力仅占全身廓清力的1/10。由于腹腔局部的药物浓度远高于全身其它部位,所以,与全身化疗相比,由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要轻得多。在我们所观察的32例术后腹腔化疗的病人中,无1例出现化学性腹膜炎、肠粘连、肠梗阻、肠麻痹等并发症。25例病人在疗程的最后几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差,下腹部坠胀、隐痛不适等,一般病人都可以忍受。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表现因人而异,一般外周血白细胞都在正常范围,仅有1例病人在两个疗程后,外周血白细胞降至2.0×109/L,经对症支持治疗1月后,外周血白细胞升至4.5×109/L,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32例病人在腹腔化疗期间无1例死亡。

三、腹腔内化疗的护理:化疗管阻塞的情况:发生导管阻塞,占75%。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大网膜或

肠管周围组织包裹了导管腹腔端局部,此时推注药物时可明显感到管内压力增高,注药困难或药液从管中注入后又从腹壁隧道口流出。针对这种情况,在每次注药前先用力压住隧道口,再用50ml注射器快速加压推注药液。一旦药液冲破包裹,病人和注药护士都有明显的突破感,随之注药就十分通畅。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腹腔内脱落细胞和纤维蛋白凝晶引起导管的阻塞所致,这种结晶只出现在导管的腹壁外侧端。肉眼可以看见导管内有黄白色晶体,药液完全无法注入。此时可轻压管壁,晶体破碎后呈粉末状,再逆行弹出导管腔;也可以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晶体遇水后即溶解胀大呈一质软的栓子,逆行挤压排出这些栓子,即可再次注药。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病人均能顺利完成腹腔化疗。

为了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配合,对这些病人除进行了常规护理外,还根据不同时期病人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实施了心理护理,建立融洽、信赖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给病人及其家属讲述腹腔化疗的优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腹腔局部化疗与全身化疗的异同点。特别是要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腹壁置管的护理方法,使他们掌握正确处理腹壁隧道口的肉芽增生,红肿等不适的方法,以及腹壁外化疗管的置排方式。这样既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又能顺利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编辑:李丽娟)

收 藏 到 网 摘 :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