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不能就靠“一把刀”
2010-01-2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肺癌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简单地讲,直径小于3cm的肿瘤、没有外侵,并且没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我们称之为“早期肺癌”;
一旦有了肺门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直径大于7cm、且侵及胸膜,或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我们就把它定义为“早中期肺癌”;
如果肺癌患者出现了肺外转移,如颅脑转移、骨转移、腹腔脏器转移,就属于"晚期肺癌"。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都可以从外科手术中获得临床受益,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则需要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化疗,单纯依靠外科手术“一把刀”不能够提高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局部中晚期肺癌则需要手术结合辅助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以提高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更多的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只有依靠化放疗、靶向治疗和射频消融等物理治疗手段以及中医药治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手术治疗须慎重
患者得了肺癌以后,千万不要着急,要冷静接受疾病,一定要先把临床分期搞明白,再选择治疗手段,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千万不要一住院就四处托人急着找关系做手术。
临床经常有这样的病例:肺癌手术后仅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出现了颅脑或全身骨转移;也有术后几天就出现颅脑转移症状的病例。进一步询问才知道,手术前根本就没有做应该常规做的颅脑核磁和全身骨扫描,病人白白挨了“一刀”。有些肺癌患者希望尽快手术治疗,有些医生碍于方方面面的关系,有些基层医院就没有核磁共振和核医学科,有些自费患者为了节省一些检查费用,这些原因导致临床上这些“悲剧”时有发生。
其实这些病例术前就已经合并有颅脑或全身骨转移,只是医生没有按照常规给做颅脑核磁和全身骨扫描检查,如果术前做了这些检查,发现了颅脑、骨骼和腹腔脏器转移,任何医生都不会给病人做手术治疗的。
肺癌除了可以淋巴结和肺转移,肺外最容易转移的部位就是颅脑、骨骼和腹腔脏器。有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就诊时首先出现了颅脑和骨骼转移才确诊肺癌的。多数肺癌患者死亡原因是因为肺外转移所致。所以我们强调肺癌手术前一定要做颅脑核磁和全身骨扫描检查。
常规的胸部螺旋CT、颅脑核磁、全身骨扫描和腹部超声波(或腹部CT)是肺癌治疗前必须的检查项目。近年来许多肺癌中心和肿瘤医院还常规进行全身PET或PET-CT和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查,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肺癌分期。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还必须要完成心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以及一些凝血机制方面的检查。针对重大的纵隔淋巴结,术前确诊率比较高的检查手段依次为电视纵隔镜、经支气管镜穿刺纵隔淋巴结活检、胸部PET或PET-CT扫描检查。而针对于肺外转移,则必须要完成颅脑核磁、全身骨扫描和腹部超声波(或腹部CT)检查,因为这些都是肺癌容易转移的部位。
肺癌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由于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确诊多是中晚期肺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所占比例少,在我国临床确诊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足20%,接近80%都是中晚期肺癌。能够有机会接受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也不超过30%,更多的肺癌因为确诊时属晚期,只能进行化疗、放疗、靶疗和中医药治疗。
目前,国内外肿瘤学界把小细胞肺癌列为全身性疾病,治疗以全身治疗也就是化疗为主。作为全身性疾病,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以药物化疗为主。即使是早期局限型肺癌也是要术前先做化疗2-3个周期,通过各项分期检查确认没有肺癌转移后,才会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还要进行至少六个周期以上的序贯化疗或维持治疗。
而非小细胞肺癌一旦术后证实有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也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是选择二种药物联合的化疗方案,化疗一般为四个周期。改变了以前三种药物联合、六个周期或更多周期的序贯化疗,使许多老年肺癌患者不能耐受的状况。现在更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能够接受而且能够耐受术后四个周期的辅助化疗。
另外,肺癌治疗除了外科手术,还有放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还有伽玛刀、氩氦刀、射频消融、冷冻治疗和热疗、光动力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医生可以根据病人具体病情、综合科学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根治或延长患者生存、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前肺癌治疗的模式包括:手术+化疗、手术+靶向、化疗+靶向、射频消融+化疗、射频消融+靶向、化疗+放疗+靶向等多种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总之,肺癌治疗一定要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在重视延长肺癌患者生存外,也要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肺癌患者更多的临床受益。
一旦有了肺门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直径大于7cm、且侵及胸膜,或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我们就把它定义为“早中期肺癌”;
如果肺癌患者出现了肺外转移,如颅脑转移、骨转移、腹腔脏器转移,就属于"晚期肺癌"。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都可以从外科手术中获得临床受益,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则需要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化疗,单纯依靠外科手术“一把刀”不能够提高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局部中晚期肺癌则需要手术结合辅助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以提高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更多的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只有依靠化放疗、靶向治疗和射频消融等物理治疗手段以及中医药治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手术治疗须慎重
患者得了肺癌以后,千万不要着急,要冷静接受疾病,一定要先把临床分期搞明白,再选择治疗手段,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千万不要一住院就四处托人急着找关系做手术。
临床经常有这样的病例:肺癌手术后仅几个星期的时间,就出现了颅脑或全身骨转移;也有术后几天就出现颅脑转移症状的病例。进一步询问才知道,手术前根本就没有做应该常规做的颅脑核磁和全身骨扫描,病人白白挨了“一刀”。有些肺癌患者希望尽快手术治疗,有些医生碍于方方面面的关系,有些基层医院就没有核磁共振和核医学科,有些自费患者为了节省一些检查费用,这些原因导致临床上这些“悲剧”时有发生。
其实这些病例术前就已经合并有颅脑或全身骨转移,只是医生没有按照常规给做颅脑核磁和全身骨扫描检查,如果术前做了这些检查,发现了颅脑、骨骼和腹腔脏器转移,任何医生都不会给病人做手术治疗的。
肺癌除了可以淋巴结和肺转移,肺外最容易转移的部位就是颅脑、骨骼和腹腔脏器。有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就诊时首先出现了颅脑和骨骼转移才确诊肺癌的。多数肺癌患者死亡原因是因为肺外转移所致。所以我们强调肺癌手术前一定要做颅脑核磁和全身骨扫描检查。
常规的胸部螺旋CT、颅脑核磁、全身骨扫描和腹部超声波(或腹部CT)是肺癌治疗前必须的检查项目。近年来许多肺癌中心和肿瘤医院还常规进行全身PET或PET-CT和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查,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肺癌分期。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还必须要完成心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以及一些凝血机制方面的检查。针对重大的纵隔淋巴结,术前确诊率比较高的检查手段依次为电视纵隔镜、经支气管镜穿刺纵隔淋巴结活检、胸部PET或PET-CT扫描检查。而针对于肺外转移,则必须要完成颅脑核磁、全身骨扫描和腹部超声波(或腹部CT)检查,因为这些都是肺癌容易转移的部位。
肺癌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由于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确诊多是中晚期肺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所占比例少,在我国临床确诊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足20%,接近80%都是中晚期肺癌。能够有机会接受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也不超过30%,更多的肺癌因为确诊时属晚期,只能进行化疗、放疗、靶疗和中医药治疗。
目前,国内外肿瘤学界把小细胞肺癌列为全身性疾病,治疗以全身治疗也就是化疗为主。作为全身性疾病,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以药物化疗为主。即使是早期局限型肺癌也是要术前先做化疗2-3个周期,通过各项分期检查确认没有肺癌转移后,才会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还要进行至少六个周期以上的序贯化疗或维持治疗。
而非小细胞肺癌一旦术后证实有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转移,也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是选择二种药物联合的化疗方案,化疗一般为四个周期。改变了以前三种药物联合、六个周期或更多周期的序贯化疗,使许多老年肺癌患者不能耐受的状况。现在更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能够接受而且能够耐受术后四个周期的辅助化疗。
另外,肺癌治疗除了外科手术,还有放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还有伽玛刀、氩氦刀、射频消融、冷冻治疗和热疗、光动力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医生可以根据病人具体病情、综合科学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根治或延长患者生存、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前肺癌治疗的模式包括:手术+化疗、手术+靶向、化疗+靶向、射频消融+化疗、射频消融+靶向、化疗+放疗+靶向等多种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总之,肺癌治疗一定要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在重视延长肺癌患者生存外,也要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肺癌患者更多的临床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