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认识癌症 > 癌症误区 >

脑转移瘤患者能活多久 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

2011-08-23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近些年,有关脑转移瘤的相关疑问越来越多,同时,很多医师选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来治疗肿瘤,延长了肿瘤病人生存期,但也导致了肿瘤颅内转移的更高发病率。目前,临床上,认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原发肿瘤可以根除,及无其它部位转移的单发脑转移瘤病人手术后再进行放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局部复发率减低,说明这种联合方法是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放疗抵抗的脑转移瘤病人,或颅内转移肿瘤体积偏大,或由于转移瘤诱发颅内出血导致病情迅速恶化的病人。
        颅内转移的治疗争议较多,因无对照、随机的临床资料,对不同治疗方式如放疗、化疗、手术的评价难有客观结论。几乎所有的文献中有关颅内转移瘤的处理都是局限的,主要是几个关键因素缺乏可比性,如系统疾病的病程阶段、神经损害症状的程度、转移灶数目及部位、瘤细胞类型或原发灶对放疗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治疗方式的组合等。
         尽管如此,外科治疗对多数患者有好处,包括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进展,对于颅内转移瘤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
对脑转移瘤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对原发性脑肿瘤的治疗方法相同,有皮质激素、放疗、手术、化疗。与原发性脑肿瘤相比,挑选脑转移瘤的最合适治疗方法更费时,因为需要对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完全评估,而不仅仅是局部病灶。
        对颅内转移瘤的治疗要考虑到:肿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学性质,病人的年龄、神经功能状态、全身状况,还要考虑到:颅内转移瘤潜在向周边扩散的可能性、肿瘤的范围、肿瘤对治疗的潜在反应性、初始治疗对其它全身器官的可能损害等等。
         影响脑转移瘤病人手术后生存期的因素包括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原发肿瘤和发现颅内转移瘤之间时间间隔,最重要的因素是原发疾病的病变程度,因为这组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神经系统外原发肿瘤的病情程度。术前评估应该包括:胸部放射学检查、骨和肝脾的放射性核素扫描。还需要CT及MRI对可疑转移瘤或残留原发肿瘤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尤其对有手术指征的转移瘤病人,术前对病人进行严格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对决定手术过程极为重要。双倍剂量的CT造影或MRI扫描可能发现隐匿的颅内转移病灶。
        心肺功能的评估对接受主要肺切除手术或接受肺毒素或心脏毒素化疗药物化疗的病人是必需的。
         在所有的肿瘤病人尤其是那些已经进行过或正在进行化疗的病人,应该监测他们的出凝血时间。虽然大多数的化疗药物可以很好的预测出骨髓功能下降的时间,对择期手术的病人,化疗应该及时,同时通过每天监测血常规变化,以保证在血小板和白细胞正常时进行手术。
        靶向治疗有望成为脑转移瘤治疗的新策略之一,治疗的靶点包括EGFR及其酪氨酸激酶内源性信号传导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周期通路和细胞凋亡途径等。目前已进入脑转移瘤临床研究领域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为EGFR-TKI,如吉非替尼、拉帕替尼等,近年的研究证实,吉非替尼、拉帕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对脑转移瘤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附:原发肿瘤向颅内转移的途径
(一)经动脉血行转移
肺、乳腺、消化道、肾及其他内脏肿瘤向颅内转移者,均以血行转移为主。瘤细胞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然后由颈动脉或椎动脉到达脑内形成转移灶。转移灶多位于皮质下,为瘤细胞栓子经血管丰富的灰质进入血管较少的白质内发生栓塞所致。
(二) 经淋巴系统转移
肿瘤经淋巴系统转移至颅内者极少。有人认为原发肿瘤的瘤细胞先转移到附近淋巴结,再由淋巴系统经脑神经或脊神经的神经内膜间隙传人蛛网膜下腔而扩散到脑表面。所以实际上是经淋巴-蛛网膜下腔转移。
(三) 经蛛网膜下腔转移
极少数脊髓内肿瘤经此途径向颅内转移,见于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颅内种植。眶内肿瘤亦偶有沿视神经鞘侵入颅内,并沿蛛网膜下腔播散。
(四) 经静脉转移
过去认为,有的肺癌肾癌等也可经椎静脉系统的静脉丛向颅内转移,但也有人提出从转移瘤在脑内的分布来看,与静脉系统并无明确关系。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