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草药有哪些?
2012-02-2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肝血管瘤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有内因也有外因,瘤体小者可无任何表现,大者则可以导致没有食欲、嗳气、胁胀痛等症。西医学针对此病治疗方法主张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肝动脉结扎等。许多患者因此惧怕手术,求治于中医。中医古籍对症瘕颇多认为是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成症瘕。
肝血管瘤是由肝气郁结致血液瘀结,痰湿凝聚而成,临床常见以下证型:
1.气滞血瘀
证候:右胁胀痛或刺痛,嗳气腹胀,纳差食少,舌淡红,有瘀斑,脉弦涩。
辨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不能鼓动血行,致血液瘀结,故右胁胀痛或刺痛;肝气横逆于胃,胃失和降,故嗳气腹胀,纳差食少;舌有瘀斑,脉弦涩也为气滞血瘀之象。
2.痰湿留滞
证候:右胁胀痛,胸闷胃痞,腹胀纳呆,或泛吐清涎,头晕目眩,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析:肝气郁结,气滞不舒,故右胁胀痛;脾不健运,痰湿内生,故胸闷胃痞,腹胀纳呆,泛吐清涎;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头目失荣,故头晕目眩;苔白腻,脉弦滑也为痰湿留滞之象。
3.气虚痰瘀
证候:倦怠乏力,气短神疲,右胁胀痛或刺痛,胃脘痞满,纳差食少,恶心欲呕,舌淡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
辨析:病程日久,正气耗伤,故倦怠乏力,气短神疲;痰湿中阻,故胃脘痞满,纳差食少,恶心欲呕;气血瘀滞,故右胁胀痛或刺痛;舌淡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也为气虚痰瘀内结之象。
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以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益气为大法。
1.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疏肝,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合丹参饮(《时方歌括》)加减。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2g,香附6g,川芎10g,丹参12g,檀香9g,砂仁6g,当归12g,鸡血藤18g,炒卜子10g。
2.痰湿留滞
治法:涤痰散结,理气健脾。
方药:二陈汤(《和剂局方》)合消瘰丸(《医学心悟》)加减。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2g,炙甘草9g,生姜10g,煅牡蛎30g,川贝6g,柴胡10g,郁金12g,爪蒌12g,白芥子8g。
3.气虚痰瘀
治法:益气涤痰,化瘀通络。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张氏医通》)合丹参饮(《时方歌括》)加减。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2g,陈皮12g,炙甘草9g,木香6g,砂仁6g,丹参12g,檀香3g,当归12g,桃仁9g。若气虚较甚,可加黄芪以补气。
治疗肝血管瘤偏方举例:
偏方1:
[组成] 黄芪、土茯苓各30g,党参、蜀羊泉各20g,生地黄、何首乌、紫草、丹皮、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仙灵脾、黄柏、知母各12g,刘寄奴、田基黄、平地木、荷包草各15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偏方2:
[组成] 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
[加减] 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煎40分钟。配用蜈蚣12条,参三七15g,土鳖虫30g,研末装胶囊。3粒(约1g)/次,3次/日,口服。
偏方3:
[组成]党参30g,赤芍、枳壳、郁金、白术、鳖甲各15g,当归、柴胡、茯苓、鸡内金、淫羊藿、山茱萸各12g,三棱、莪术各10g,丹参、何首乌各20g。
偏方4:
[组成] 紫丹参、生牡蛎(先煎)、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g,三棱、莪术、炮穿山甲、夏枯草、山慈菇各12g,当归尾、藏红花、制香附、乳香、没药、淡子芩各log。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服水蛭胶囊2粒(每粒含水蛭干粉0.5g)/次,2次/日。
肝血管瘤是由肝气郁结致血液瘀结,痰湿凝聚而成,临床常见以下证型:
1.气滞血瘀
证候:右胁胀痛或刺痛,嗳气腹胀,纳差食少,舌淡红,有瘀斑,脉弦涩。
辨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不能鼓动血行,致血液瘀结,故右胁胀痛或刺痛;肝气横逆于胃,胃失和降,故嗳气腹胀,纳差食少;舌有瘀斑,脉弦涩也为气滞血瘀之象。
2.痰湿留滞
证候:右胁胀痛,胸闷胃痞,腹胀纳呆,或泛吐清涎,头晕目眩,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辨析:肝气郁结,气滞不舒,故右胁胀痛;脾不健运,痰湿内生,故胸闷胃痞,腹胀纳呆,泛吐清涎;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头目失荣,故头晕目眩;苔白腻,脉弦滑也为痰湿留滞之象。
3.气虚痰瘀
证候:倦怠乏力,气短神疲,右胁胀痛或刺痛,胃脘痞满,纳差食少,恶心欲呕,舌淡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
辨析:病程日久,正气耗伤,故倦怠乏力,气短神疲;痰湿中阻,故胃脘痞满,纳差食少,恶心欲呕;气血瘀滞,故右胁胀痛或刺痛;舌淡暗、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也为气虚痰瘀内结之象。
中医治疗肝血管瘤以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健脾益气为大法。
1.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疏肝,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合丹参饮(《时方歌括》)加减。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2g,香附6g,川芎10g,丹参12g,檀香9g,砂仁6g,当归12g,鸡血藤18g,炒卜子10g。
2.痰湿留滞
治法:涤痰散结,理气健脾。
方药:二陈汤(《和剂局方》)合消瘰丸(《医学心悟》)加减。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2g,炙甘草9g,生姜10g,煅牡蛎30g,川贝6g,柴胡10g,郁金12g,爪蒌12g,白芥子8g。
3.气虚痰瘀
治法:益气涤痰,化瘀通络。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张氏医通》)合丹参饮(《时方歌括》)加减。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2g,陈皮12g,炙甘草9g,木香6g,砂仁6g,丹参12g,檀香3g,当归12g,桃仁9g。若气虚较甚,可加黄芪以补气。
治疗肝血管瘤偏方举例:
偏方1:
[组成] 黄芪、土茯苓各30g,党参、蜀羊泉各20g,生地黄、何首乌、紫草、丹皮、赤芍、白芍、川楝子、延胡索、仙灵脾、黄柏、知母各12g,刘寄奴、田基黄、平地木、荷包草各15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偏方2:
[组成] 柴胡、郁金、赤芍、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刘寄奴各10g,鳖甲6g。
[加减] 肝质硬者,加三棱、莪术、黄芪;神疲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结石者,加大黄、金钱草;胁胀痛者,加丝瓜络、金橘叶。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煎40分钟。配用蜈蚣12条,参三七15g,土鳖虫30g,研末装胶囊。3粒(约1g)/次,3次/日,口服。
偏方3:
[组成]党参30g,赤芍、枳壳、郁金、白术、鳖甲各15g,当归、柴胡、茯苓、鸡内金、淫羊藿、山茱萸各12g,三棱、莪术各10g,丹参、何首乌各20g。
偏方4:
[组成] 紫丹参、生牡蛎(先煎)、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g,三棱、莪术、炮穿山甲、夏枯草、山慈菇各12g,当归尾、藏红花、制香附、乳香、没药、淡子芩各log。
[制用法] 本方亦可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服水蛭胶囊2粒(每粒含水蛭干粉0.5g)/次,2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