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热点资讯 >

鸡蛋煮多久最营养?

2015-04-01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鸡蛋是不折不扣的性价比最高的全营养食品,从营养的消化和吸收率而讲,煮鸡蛋是最高的。但是鸡蛋煮多久吃才最有营养?如果时间太短,蛋清都没有全完凝固,有吃进去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抗生物素蛋白,影响消化、不利健康;煮得太久了蛋黄都发黑了,吃起来口感不好,也不利于消化。那么究竟,煮多久是最合适的呢?
 
 
  长时间煮鸡蛋会产生硫化物,营养流失难消化
 
  抗癌健康网介绍,鸡蛋分成蛋黄、蛋清和蛋壳三层。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71℃,蛋清凝固的温度为62℃-64℃,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黄不熟。
 
  而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蛋白质结构会变得紧密,不易与胃液中的蛋白质消化酶接触,因此很难被消化。蛋白质含蛋氨酸,长时间加热后,分解出硫化物,与蛋黄中的铁元素反应形成硫化铁和硫化亚铁。这也是为何鸡蛋蛋黄外层会产生黑绿色的原因。
 
  蛋黄外面包裹的黑绿色物质会影响身体健康吗?专家解释,长时间煮的鸡蛋营养会流失不少,产生的硫化铁和硫化亚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儿童或者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吃了这种黑蛋黄煮鸡蛋就容易不消化,甚至发生胃痛。
 
  吃半生不熟的鸡蛋容易引起腹泻
 
  鸡蛋煮久了没营养,但是煮得不熟也不好。那么,怎样煮鸡蛋有营养呢?抗癌健康网表示,实际上,鸡蛋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有细菌,未熟的鸡蛋没能杀死细菌,吃了易引起腹泻。因此,鸡蛋要高温煮熟后再吃。
 
  小编提醒,在营养方面,水煮10分钟以内的鸡蛋,消化率最高,营养成分基本上没有损失。煮蛋时,水必须没过蛋,否则,浸不到水的地方蛋内蛋白质不易凝固,影响蛋白质消化率;蛋中还含有抗生物素物质,抗胰蛋白酶物质也未被彻底破坏。前者能引起人体内维生素H缺乏,后者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消化。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