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血管瘤 > 血管瘤预防 >

会阴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2009-08-06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会阴部血管是指肛门周围至生殖器外阴部位血管瘤。不能自行消失,占全身血管瘤发病率的1%--2%。按临床特征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瘤。毛细血管瘤占33%,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占61%。
  1.毛细血管瘤会阴部毛细血管瘤是在真皮内,表现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毛细血管网状组织病变。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斑块,扁平或稍突出皮肤。周围界限清楚。镜下见真皮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管腔扩张,有内皮细胞增生肥大,血管内充满血液,管壁常增生肥厚。
  【症状】
  毛细血管瘤多由胚胎时期的异位血管增生发展而来,因此大多数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少数在婴幼儿时期被看到,血管瘤多位于真皮内呈红色或紫红色斑块或小红点,常发生于大阴唇、阴阜或阴囊、阴茎表面皮肤及会阴部皮肤,呈红色血管斑痞或草莓状血管瘤,迅速增大,向周围皮肤组织扩展,形成片状紫红色皮肤,质软、界限清楚,一般多元症状。>1岁生长速度减慢,个别病人生长迅速,发展到整个会阴部。局部摩擦可发生血管瘤破裂而出血,阴囊部位血管瘤可引起阴囊皮肤增厚。
局限性毛细血管瘤可采用手术、激光、冷冻、硬化剂注射治疗,但效果欠佳,且留有疤痕。
  2.海绵状血管瘤会阴部海绵状血管瘤,在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有很多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管腔或窦隙血管组织,内壁为单层内皮细胞衬里,窦腔外周为厚薄不一的疏松结缔组织。
  【症状】
  出生时大多存在,多数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肿物呈结节状,高出皮肤,血管瘤向邻近组织侵犯扩张,边界不十分清楚。一般无症状,肿瘤生长缓慢,个别肿瘤发展较大,延伸整个会阴部甚至侵犯阴道内,成年病人月经期或娃振期,肿瘤生长较快或产生压迫症状,解剖移位,妨碍性生活及分娩,甚至局部摩擦出血,尤其是血管瘤在娃振期破裂,将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对这类血管瘤,主张早期治疗。
  脏门附近海绵状血管瘤,呈结节状或串珠状隆起肿物,质软、压之缩小,肿瘤界限不十分清楚,下蹲及排便时肿物增大,伴有胀痛不适等症状。
  【治疗】
  病变小者可局部手术切除,如海绵状血管瘤病变范围较大,可深人肌层甚至骨质,加上会阴部血液循环丰富,手术出血多,给手术增加困难。肛门附近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血管瘤向深层组织侵犯,甚至侵犯深层肌肉组织及括约肌,多不主张手术治疗。对于会阴部海绵状血管瘤,不论是局限性病变或是广泛病变,均可采用生化场效应微创导入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无出血,无并发症,简单、安全可靠。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当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时,放射治疗常作为毛细血管瘤首选治疗方法。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放射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放射性损伤年产生的萎缩性疤痕其远期恶变率明显上升,色素缺失,组织器官萎缩,局部畸形、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甚至超过了血管瘤本身对患者的影响,以致于众专家们不得不对放射疗法治疗血管瘤进行重新评价,国际医疗机已经将此列为禁忌。范围局限性毛细血管瘤可采用冷冻、激光治疗。但愈后有显性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