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种类 > 胰腺癌 > 胰腺癌诊断 >

确诊胰腺癌的影像学检查

2014-05-27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

  胰腺是兼有内、外分泌的腺体,现代医学对其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研究不够完善,许多影像知识被简单化、概念化,胰腺肿块首先考虑胰腺癌、胰腺病变患者伴肝内病变就是胰腺癌肝转移、胰腺肿块伴胰腺周围病变就是广泛转移。对多数非专科医师而言,即使在诊治过程中有疑问,限于知识结构,对影像科的诊断也只能“言听计从”。而定期、规范的影像学检查,可揭示病变的形态、灌注、转移特点和生长速度等生物学行为,结合穿刺活检、实验室检查,可大幅提高胰腺疾病的诊断能力。

  扫描技术逐步深化除非影像、临床、实验室表现十分典型,单一上腹部常规扫描对胰腺癌仅有提示诊断价值,只能做出“胰腺疾病”的笼统诊断。对临床、实验室、影像表现不典型或有疑问者,都应进一步做薄层动态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必要时加做CTA,MRCP检查,力争全面了解病变的形态、灌注、血管/胆管/胰管侵犯、局部和远处转移等形态学特征。只要表现有疑问,分析时都不应仅限于胰腺腺癌,还应想到其他各种有治疗价值病变的可能。

  如果没有手术机会,在其他治疗同时,定期影像学随访对了解病变的生物学行为乃至最终确诊十分重要,随访的关键是间隔时间的掌握,从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规律看,炎性病变的随访间隔为2周~1个月,胰腺腺癌以1~2个月为间隔,良性、交界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随访间隔以3~6个月为间隔。胰腺毗邻复杂,疾病种类众多,各种疾病影像表现相互重叠,单次检查结果难免偏颇,随着诊治的深入,随访信息的积累,逐步修正各种诊治措施,使最终诊断更接近“正确诊断”。如何做到“逐步确诊”,关键是医患双方能理性对待初诊的偏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调整诊治方案。

  胰腺周围淋巴结影像表现、胰腺周围各组淋巴结分别引流哪些组织、器官的淋巴液、胰腺周围间隙解剖-影像特点、胰腺周围间隙病变-影像特点、常见胰腺解剖变异影像表现、胰腺周围血管影像表现、显示上述结构选用哪种影像技术等。上述问题对胰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意义重大,影像科医师不仅要研究这些问题,给临床宣传、普及这些知识更重要。胰腺癌的大小和外形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有的分明,有的弥漫浸润与邻近胰腺组织难以分辨。有的呈凹陷硬块状埋在胰腺之中,活检时需深取组织方能查出。有的甚至在开腹探查时,肉眼上仍很难与慢性胰腺炎时增粗变硬的胰腺相鉴别。 胰腺腺癌的确诊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实验室多学科资料,其中,影像检查应用最广、发展最快,最易操作。利用现有设备,充分挖掘其技术潜力,只有做到规范检查、定期随访,多学科仔细分析其影像细节,才能最终达到逐步确诊的目的。

病友热聊

我要提问
查看更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