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术后发热护理
2015-11-02 抗癌健康网
专注健康 关爱生命对于早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基本以外科手术直接切除病灶为主,手术后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正常情况下,大手术后的头三天,绝大多数病人会发烧,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5℃,这是因手术创伤造成的,医学上叫“吸收热”。
一般采用温水或酒精擦身等物理降温的方法予以解决,不主张用强力退烧药。如果体温超过38.5℃,可用冰袋、酒精等物理方法在病人的头部、颈部、腋下等大血管经过处降温。
如果病人出现高热,应该首先考虑其他原因,寻找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恶性肿瘤术后发热的原因:
1、非感染性发热的主要原因:手术时间长(>2 小时),广泛组织损伤,术中输血,药物过敏,麻醉剂(氟烷或安氟醚)引起的肝中毒等。
2、手术反应热
多在手术当天或第2天出现,2—4天后恢复正常,体温通常不超过38.5‘E。一般来说手术反应热的程度和持续时问与手术大小和损伤的程度有关,其机理是人体遭受严重伤或手术后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反应和代谢改变,出现皮肤的血管收缩和代谢亢进,过度产热和氧消耗增加,此外损伤区血液成分及其他组织的分解产物吸收亦引起发热,即“吸收热”。老人反应较迟钝,体温升高不明显。凡一 般无需特殊治疗,常给予支持疗法和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考虑并发感染的可能,需仔细查明原因并治疗。手术反应热 老人术后出现体温升高 l℃以上或一般术后3 4天仍发热应等并发症。
3、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体弱、高龄、营养状况差、糖尿病、吸烟、肥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原已存在的感染病灶。手术因素有止血不严密、残留死腔、组织创伤等。拟用的预防性抗生素被忽视也是因素之一。感染性发热除伤口和其他深部组织感染外,其他常见发热病因包括肺膨胀不全、肺炎、尿路感染、化服性或非化服性静脉炎等。
4、癌性发热
临床上, 大多数癌性发热不超过38.9℃, 如果超过此水平, 一般提示感染性因素所致。通常恶性肿瘤发热无论是发热的幅度、热型, 还是持续时限, 均无鲜明的临床特征。仅有少数几种恶性肿瘤具有鲜明的热型。恶性肿瘤发热可表现为寒颤继之急剧发热, 酷似感染性疾病。心房粘液瘤表现为发热、晕厥、充血性心衰、外周或肺栓塞、消瘦、肌痛、关节痛和皮疹。
药物降温法:
常用的有解热镇痛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物理降温法:
1)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此擦浴法由于操作简单方便,在家庭和医院应用很多。
2)冰袋降温:普通冰袋降温:冰袋降温是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虽经济实用,但降温速度较慢,且冰块有棱角贴敷面积不确实,冰块的硬度较高,易刺破冰袋,低温维持时间短,需频繁更换。
3)10%氯化钠溶液冰袋降温: 10%氯化钠溶液在-18℃呈冰霜状且低温时间长,在溶化过程中形态为霜水结合,制成的冰袋松软,接触体表充分,易于固定,患者感觉舒适。有文献报道将其应用于恶性肿瘤高热患者能取得较好疗效